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廢樹枝“種”出致富“菌”

三農 人民網 2015年03月05日 16: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劉小明正在採摘成熟的香菇

  潛山縣多山,以前有不少山區農戶處於貧困狀態。不過近年來,該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種植業,增加農民收入。在政府的扶持下,該縣龍潭鄉、黃柏鎮等地的農民利用山區大量的雜樹雜枝等為原料生産食用菌,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脫貧致富的道路。

  廢樹枝“種”出致富“菌”

  潛山縣龍潭鄉位於潛山縣中部,皖水上遊,天柱山後山。轄區內山林環繞、山地眾多、植被繁茂。春節前,記者來到該鄉龍灣村,發現這裡的山區有大量 的桑樹枝、雜樹雜枝、蘆葦,以及毛竹的雜枝椏。當地農民充分利用這些材料作為生産食用菌的原料。他們種植的香菇等食用菌除了供本地及周邊市場,還運往上 海、浙江、福建等地。

  村民劉小明在龍灣村“仙人地”有一個百畝食用菌種植基地———鑫海生態農業示範基地,主要種植香菇。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基地有四座白色的大棚。 剛走進去,就感覺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只見一萬根長55厘米、直徑15厘米的圓柱狀菌棒斜堆在地面上,每兩根與地面形成三角形,一共是整整齊齊、黑壓壓的六 大排,景象好不壯觀。仔細觀察菌棒,記者發現上面的香菇已經“小荷露出尖尖角”。

  説起這些“小寶貝”,劉小明不禁喜笑顏開。他告訴記者,2010年,他在龍潭鄉政府的支持下,投資200多萬元搭建了4個抗災鋼構大棚及冷庫, 開始了食用菌種植之路。食用菌生産投資小、週期短、效益好。比如香菇的生長期只有6個月,期間能採7、8個批次,每棒能採1.5至1.8斤。按市場價8元 /斤計算,每棒大概能賺12元,而每棒的成本才2元。“目前基地每年能産60多萬斤香菇,産值達400多萬元,年利潤達300多萬元”劉小明興奮地説道。

  跟著劉小明,記者來到生産加工區,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大堆被粉碎的木屑,旁邊有2個大鍋爐。“這些木屑都是由山上的桑樹枝、雜樹雜枝、蘆葦等加 工而成的,裝進專用塑料袋就是菌棒了,裝的時候加入麥麩、玉米粉、石膏粉、維生素等輔料保證營養均衡,而後進行48小時的高溫滅菌,徹底殺菌”,擁有20 多年栽培經驗的技術指導員黃生水告訴記者,“食用菌生長期內只需灌溉,不用任何施肥,以確保産品綠色有機”。記者了解到,就連廢菌棒都是個好東西。劉小明 説:“我還種了約400畝的瓜蔞,每年都不用買肥料,直接將發酵殺毒後的廢菌棒做肥料,真是好用又省錢。”

 

  記者從潛山縣産業食用菌指揮部獲悉,食用菌具有較高的營養和保健價值,是綠色食品,隨著“一葷一素一菌”現代膳食科學知識的推廣而日漸走上平常 百姓餐桌。食用菌適應性強,可以利用林木修撫枝(如桑枝)、稻草、棉籽殼、廢棉絨等廢棄生物資源進行再生産,能點草為金,變廢為寶,是農村發展循環經濟重 要的途徑。食用菌産業利用秸稈作為原料,還能有效遏制秸稈禁燒。許多種植戶掌握栽培管理技術後,一兩年就實現了家庭脫貧致富。由此可見,食用菌産業發展前 景廣闊,在農戶脫貧致富道路上大有可為。目前該縣已建成龍潭鄉龍灣村“仙人地”、黃柏鎮袁桂村“一品鮮”2個百畝食用菌園區,全縣從事食用菌生産的農戶有 1000多戶,生産規模達1500萬棒。主要生産品種有香菇、木耳、平菇、蘑菇、金針菇、竹蓀等。年産值約為13500萬元,農戶純收入4500萬元,戶 均增收4.5萬元。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