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訊 馬龍縣緊緊抓住全市“加快建設十大種養基地”的契機,按照“重扶持、增總量,引母畜、優品種,建基地、強龍頭,保安全、促發展”的思路,以全國首個自主知識産權的三元雜交選育肉牛品種、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第四個肉牛品種“雲嶺牛”為主,對本地能繁母牛實行凍精改良,大力扶持肉牛産業發展,全縣牛源體系建設成果豐碩,順利實現了新增能繁母牛1萬頭以上的發展目標,全省首家實施“大牲畜活體抵押”貸款,全縣新增能繁母牛實現入社入保“全覆蓋”,開創了雲南省牛源體系建設的“馬龍模式”。
該縣通過“政府重扶持強引導、公司建基地優科技、合作社聯農戶保收購、屠宰廠深加工促銷售”,構建起從良種繁育、標準化育肥到屠宰深加工、冷鏈物流的肉牛全産業鏈。以“公司+基地+合作社+養殖戶”為基本模式,成立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了統一耳標編號、人工授精、疫病防治、精料供應、飼養規程、出欄銷售的“六統一”質量可追溯體系。按照養殖頭數,進行社員分紅、凍精改良補助、保護價統一收購、集中育肥並盈餘返還,形成“母牛作價入社、犢牛保價回收、提供配套服務、全程檔案追蹤”的合作社運營方式,建立起農戶與加工企業有效對接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合作社與養殖戶的共贏。
該縣探索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和養殖戶投入為主體、信貸投入為補充的牛源基地建設融資扶持機制。2014年,市、縣兩級財政分別投入1300萬、770萬元,對每頭能繁母牛補助購牛資金1000元、貸款貼息300元;對新增存欄能繁母牛50頭以上的標準化繁育場,按每頭6平方米計算,每平方米牛舍補助建設費用100元。縣農信社安排5000萬專項貸款,採取存、貸、扶一體化,為養殖戶辦理“牲畜他項權證”,在全省首家創新開展“活體抵押貸款”,對社員購買能繁母牛每頭給予5000元貸款。全面推行“能繁母牛保險”,政府按每頭能繁母牛225元補貼保費,出險後由保險公司每頭賠付5000元,極大地降低了群眾的養殖風險,提高了養殖積極性。實行肉牛産業挂鉤幫扶制度,縣級領導挂鉤聯絡到鄉鎮(街道),進行“點對點”指導;科技專家挂鉤到戶,進行“面對面”服務。全縣共選聘各級專家和技術人員176名,建立專家工作室1個、縣級指導站1個、鄉級服務所10個、村級聯絡點60個,實現肉牛産業科技服務縣、鄉、村全覆蓋和産前、産中、産後全程化。
該縣大力建設標準化母牛育肥場,實行能繁母牛購進地疫病疫情調查核實制度,嚴格執行動物衛生監督和隔離觀察制度;推行飼草飼料訂單種植,推廣種植青貯飼料玉米和優質牧草2萬餘畝,確保全縣肉牛養殖品種優良、設施配套科學、防疫全程跟蹤、飼料保障充足,實現精細化飼養,切實提高肉牛品質。
截至去年底,該縣共建成肉牛養殖專業合作聯社1個、分社10個,落實存欄能繁母牛1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小區(場、戶)326戶,新增能繁母牛10201頭,建成牛舍6.4萬平方米,發放扶持貸款181戶、5000余萬元,全縣新增能繁母牛實現入社入保“全覆蓋”,帶動3000余農戶配套種植青貯飼料玉米2萬餘畝,畝均增收2500元,全縣存欄肉牛達8.5萬頭,同比增13%。(特約記者趙玉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