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記者劉婉婷文/圖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的黨總支書記郭鳳蓮,見到記者就介紹起大寨集體企業的發展情況。她指著自己身上穿著的毛衣説:“這是大寨自産的毛衣,我也給申大姐(編者注:全國唯一連續擔任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八十六歲的申紀蘭)帶了一件,她説明天就穿。”
連續當了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郭鳳蓮今年的建議還是重點在“三農”。她説:“農村的關鍵問題都是圍繞土地展開的,國家也開始對土地制度改革進行試點,我的建議首先是調整‘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她表示,雖然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給農民發展生産吃下定心丸,但近年來農村的人口構成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有的農戶由於有家庭成員死亡,人均耕地面積較多;而另一些農戶娶妻生子,家庭人口增加導致“有人無地種”的局面。土地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容易造成農村社會的不穩定。建議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過程中,可以實行在承包期三十年不變的前提下“大穩定、小調整”。
同時,郭鳳蓮還建議在土地徵用前對農村的人居環境有一個整體的規劃,並逐步提高農村土地徵用對農民的補償標準,保障農民的財産權益。“我們大寨的人居環境規劃是特意從省裏請來的專家花錢設計的,但並不是每個村都可以拿出這些錢,所以對村莊建設的規劃費用應該列入政府預算。”郭鳳蓮説。
談到目前中央的反腐力度,郭鳳蓮連連感嘆:“我最高興的是村幹部的接待任務減輕了、費用變少了。以前大寨每年的接待費要2萬多元,雖然和一些地方比算是少的,但我也很心疼。現在來參觀調研,都去農戶家吃飯,再付錢給農民,這才做到了‘到群眾中去’嘛。”
“變化最明顯的是村裏選舉時。”郭鳳蓮説,“選舉時間變短了,效率高,賄選的現象也基本上沒有了,選上來的人都年輕、有文化、有幹勁兒,我看行!”
“但也不是沒有問題,以前‘三農’項目資金挪用問題比較嚴重,往往項目批下來了,但資金卻遲遲不到位,現在是項目推動有點費勁。我感覺有些幹部還是缺少一些敢擔當的精神,不作為的現象還是存在。”
“當年大寨是為了不餓肚子,幹部帶著村民起早貪黑地奮鬥,現在生活改善了,很多人就沒有那種艱苦奉獻的精神了。”郭鳳蓮談話中,經常回憶起大寨的曾經,流露出對那段經歷的珍視。
“總的來説,農村生活都變好了,下一步我會多關注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因為要實現全面小康嘛。”郭鳳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