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創業路上以誠為本 藥材香味飄滿鄉村

三農 畢節網 2015年03月04日 15:1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與黨參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宋乃敏,在外經銷黨參多年後,2010年回到威寧老家,與幾個朋友一起開辦起了“威寧縣萬源恒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現 在,威寧35個鄉鎮中,就有20多個鄉鎮屬於其黨參種植基地,而他的言出必行、以誠為本的經營態度,讓很多種植戶願意將辛苦種植的黨參送到他的手中。因 此,當有人帶著現金都不一定能購買到當地品質優良的黨參時,他只需要帶上一個筆記本記錄下帶走了多少黨參,“刷刷臉卡”就行了。

  埋藏十多年的願望終成真

  在合作社的倉庫外,記者見到了宋乃敏,偏瘦的體型與他巨大的藥材倉庫形成了鮮明對比。跟著他走進倉庫,一股濃烈的中藥味撲鼻而來。倉庫二樓是一排排已由太陽曬乾的黨參,而樓頂上,粗細不一的黨參也正“沐浴”在陽光之下。

  “我們種植的是天然水加有機肥的無公害黨參,收購回來後加工也是純手工。”宋乃敏望著地上一根根飽滿的黨參介紹道,合作社收購回來的黨參,從最初種子分配到中期種植技術指導,以及清洗、曬乾等,均是靠種植戶和工人用雙手一點一滴地完成。

  2010年,在外經銷黨參的宋乃敏回到家鄉發展黨參種植與經銷,在此之前,從2000年開始,他已經開始把威寧黨參送到甘肅一帶進行加工後,銷 往廣州、湖北等地,“那時銷售一次要一年多才能回家一趟。”宋乃敏説,當時威寧黨參加工技術跟不上,他只能從威寧收購後送往甘肅加工,後來,由於黨參掉價 嚴重,很多老百姓不願意再種黨參,將此情況看在眼裏的他決定回鄉成立合作社經銷黨參。

  “威寧黨參最大的特色是食用時無木質化,容易化渣,加上威寧特有的氣候和土壤,發展黨參一定大有前途,而且,這個願望已經在我心裏埋藏十多年了。”

  原來,在多年的外地經銷中,宋乃敏已到處實地考察了威寧黨參對外發展的前景,發現在本土經銷黨參大有可為。於是,宋乃敏與幾個朋友一商量,便成立了今天的“威寧縣萬源恒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後,宋乃敏經過實驗,放棄了大家一直種植的“潞參”,從甘肅引進比潞參産量高、品質好的“紋參”。

  困難重重仍擋不住前行步伐

  然而,天公不作美,在合作社剛開始的第一年,宋乃敏與幾個夥伴遭遇到了威寧難得一遇的旱災,“當時很多包谷都幹死了。”説起剛成立便遇到這樣的 難題,宋乃敏無奈地將其形容為“老天不照顧”。這一年,由於沒有充足的水源,黨參的收成很不好,才一開始,他們就虧損了一百多萬元。

  由於出師不利,與宋乃敏合作的朋友一下子退出了三個,當時與宋乃敏一起提供資金的劉姐也想退出時,宋乃敏説,“即使我一個人,哪怕打欠條,我也要把合作社辦下去。”

  重振旗鼓後,宋乃敏與劉姐兩人既是“指揮長”又是“戰鬥員”,為合作社的發展他倆少不了東奔西跑——農閒時節,他們到全國各地學習種植技術,哪 裏有農産品交流會,那裏一定有他倆的身影。漸漸地,他們的黨參從一年收購一噸到十噸,又從十噸到百噸、千噸,2014年,合作社收購的鮮品黨參便有 1000多噸,經加工後成品黨參有300多噸,涉及2000多戶藥農。

  “一畝地黨參可提高2000多元,管理好的每畝地就能收穫兩萬餘元。”宋乃敏自豪地説,以前種植黨參的藥農多采用傳統種植方式,不善於管理,大 多是將種子種下後任其自由生長,“靠老天吃飯”,收益當然不好,而合作社將種子提供給藥農後,生長過程中會給藥農講授一些種植技術,待黨參豐收送到合作社 以後再扣除當初種子的錢,以管理的形式提高藥農對黨參精細化種植的意識。

  為讓藥農能安心種黨參,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合作社特別與藥農簽訂收購合同,承諾始終按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這就讓藥農在種植黨參等中藥材時不再擔心銷路問題。

  因為這無風險的“投資”,參與到合作社的藥農越來越多,很多鄉鎮的黨參都送到了宋乃敏這裡,就連一些品種較少的野生中藥材,藥農也直接拿給了他。

  屢敗屢戰只為讓藥農定心

  “無風險投資”只是開始,宋乃敏還不停地在自家地裏“搗鼓”怎樣才能讓黨參産量高品質好,好讓參與種植黨參的藥農有個好收成。每次,他總是等到實驗成功了,再教藥農如何種植。

  第一年由於乾旱,合作社受重創,於是宋乃敏找了一個水源較豐富的鄉鎮,誰知這一年雨水又嘩啦啦地下個不停,為此,宋乃敏想到了“廂子式”種植, 即在原來平地的基礎上挖出一條條溝壑,雨水滋潤土地的同時不影響黨參生長;黨參幼年期時喜陰,留種時喜陽,所以如何控制好採光變得異常重要,然而,由於遮 陰網的投入太大,一畝地雙層遮陰網就得800元,很多藥農都不願採用,所以宋乃敏又想到了“玉米遮陰”,“在黨參幼苗期時種植玉米可為幼苗擋光,種植出來 的玉米也可作為一次收入,這樣既節省購買遮陰網的錢,還有利於幼苗生長,同時還能收穫玉米,一舉多得。”

  一次次的實驗中,宋乃敏發現,傳統種植黨參即將黨參筆直插入地中的方式讓黨參收益不太理想,於是幾經琢磨,他嘗試將黨參進行50度角傾斜種植, 收穫的黨參産量與質量均有不錯收益,於是他把這一技術交給藥農,擔心藥農們一時不能改變過來,他總會親自到田間地頭指導;至於黨參發芽時需要剪枝,宋乃敏 説,這還得感謝小時候看到的一些兔子,“小時候家裏有很少的一部分黨參種在樹林裏,每當黨參長出嫩芽時,總會有兔子吃上面的嫩芽,任你怎麼打怎麼嚇,兔子 總會在家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吃’。”因為這小時候的記憶,宋乃敏又開始實驗剪枝的時間、次數、程度等,當實驗成功收益好了以後,他又第一時間將這一方法推 廣開來。

  各種農産品交流會也讓宋乃敏獲益不少,在別人新思路的基礎上,宋乃敏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比如因為每年送到合作社的黨參長短不一,宋乃敏好奇黨參到底能長到多長,於是他想出了在水管裏放入泥土和黨參的方法,誰知種出來的黨參最長的有一米多。

  這些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思路,宋乃敏説,都是為了讓藥農放心,“我回鄉發展合作社就是想帶動農民發家致富,只有我不斷實驗做出成績,用數據説明一切,才能讓老百信心中有底。”

  以誠為本成為“刷臉卡”密碼

  如今,宋乃敏與劉姐的合作社日臻成熟,下一步宋乃敏想將合作社發展成為公司,雖然目前無論是資金、場地還是技術對於他倆而言都是考驗,但宋乃敏仍信心滿懷。

  宋乃敏説,開始第一年時虧損了一百多萬,家裏人不僅沒有反對他繼續發展,父親更是親自到基地裏進行技術指導,有時,他還會到其他鄉鎮上幫助藥農改善種植技術,這讓宋乃敏沒有了後顧之憂。

 

  藥農的支持也是宋乃敏朝著美好夢想前進的又一動力。曾經,當合作社發不起工人工資時,宋乃敏即使民間借貸利息高昂的高利貸,也絕不拖欠工人工資 一分一毫,而他對於藥農的承諾,也必是言出必行,因此,當有人帶著現金都不一定能購買到當地的優質黨參時,他只需要帶上一個筆記本記錄下帶走了多少黨參, “刷刷臉卡”就行了。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