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向貴全在喂牛。
□向仕新 張靜林周小丁 文/圖
春節期間,筆者在旺蒼縣龍鳳鄉錦旗村採訪時發現一個很有名氣的牛倌向貴全,他養的種牛最重達3000斤,普通牛也可養到1000多斤。每次牛還沒出欄,就被外地商家提前預訂了。這讓同村村民乃至其他縣區的養殖戶羨慕不已,常常過來討教經驗。
生態養殖不愁銷
在一個300多平米的牛圈裏,向貴全養了80多頭牛,品種包括西門塔爾牛、黃牛、秦川牛、水牛等。
筆者發現,這些牛被一根根鐵欄杆圍住,只能在圈內有限的空間裏活動。“這就是我養牛的竅門。牛活動得少,消耗的就少,長得快。”向貴全説,“這些牛全都是用玉米稈、酒糟配著青飼料餵大的,全生態養殖,所以不愁銷路。”
記者留意到,向貴全在牛圈一側建了兩個飼料發酵池,一旁還放著粉粹攪拌機。“牛飼料都是自己加工的。”為了更多的收購玉米稈,向貴全家的牛糞向周邊的村民免費提供。
問及收益,他算了一下去年的養牛賬:買一頭牛需要3000元,養一頭牛的飼料需要3500元左右,一頭牛可以賣到8000元—9000元,也就是説每出欄一頭牛利潤至少1500元,去年一共出欄了近300頭牛,賺了40多萬元。
為了保證牛的品質,向貴全每年都要親自到東北購買新品種。“去年的種牛就花了2.2萬元。今年,我的牛就可以全部完成品改,你們下次來,我圈裏就全是西門塔爾牛了。”據向貴全介紹,這種牛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經濟價值更高。
互幫互助同發展
“現在能賺錢,全靠當初村上成立的貧困社區互助社借給了我1000元當本錢。”向貴全説,他曾在外打工十多年,2007年,他決定回家自己養牛,而當年該縣在錦旗村試點開展的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幫了他的大忙。
“村上有個5—7戶人就可以組成互助小組,大家相互擔保去借互助資金,早上辦手續下午就能拿到錢,而且是一次借款,分8次等額還款,大大減輕了我們的資金壓力。”他説,那一年,他在互助社借到了1000元,與自己打工掙的錢湊在一起,養了8頭牛。
“現在在互助社可以借1萬元了。”向貴全説,村裏如今幾乎所有農戶都加入了互助社,大家發展項目缺錢了就去借,隨借隨還。不少村民也開始嘗試規模養牛,向貴全還經常義務幫助其他養殖戶。
2012年,同村殘疾村民唐樹平看到向貴全養牛致富,也想試試,向貴全最後以成本價將4頭牛賣給了唐樹平,還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兩年過去,唐樹平的養殖規模越來越大,經濟收入也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