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女子種植食用菌年産值75萬元 設計“陽臺蘑菇”

三農 廣西新聞網 2015年03月03日 14: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林珍梅在查看蘑菇的長勢

  核心提示

  圓潤飽滿的“身姿”,上面撐開一頂頂“小傘”,就這樣一簇簇一叢叢、茂密地生長在一個個寬敞的大棚裏面。近日,記者一踏進大棚裏,就聞到一股特殊的蘑菇香味。這裡,就是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鎮金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能手林珍梅的蘑菇種植基地。

  從起初不停的反復試驗,到如今全力推廣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林珍梅用自己的一雙巧手,創造出一個蘑菇“家園”。不但如此,她還琢磨出一門“陽臺蘑 菇”的種植技術,以此迎合城市人群的需要。“你想,自家陽臺上種有一叢叢新鮮的蘑菇,不吃的時候可以觀賞,想吃的時候隨時採摘,方不方便?”林珍梅笑問記 者。

  反復試驗

  蘑菇年産值達75萬元

  林珍梅雖説已是金陵鎮金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種植能手,不過,就在幾年前,她對蘑菇種植也是一竅不通的。

  大約4年前,林珍梅看到村裏有很多舊房空置著,於是突發奇想,這些房子能不能利用起來種蘑菇呢?説做就做,她立即著手購買、查閱各種資料,並按説明開始種植蘑菇。

  幹起來後,林珍梅才發現種植蘑菇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簡單。因為蘑菇對環境、溫度、水分等都有一定要求,護理也是一件十分繁瑣的事。剛開始,她 出於試驗考慮,只是買回一點材料,借鑒別人的經驗,按書上和網上的方法研究種植蘑菇。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這些菌種很快長出一朵朵小蘑菇。蘑菇長出來了,但 林珍梅卻喜憂參半。“第一次看到蘑菇長出來,心裏特別高興。可蘑菇長出來的形狀卻沒有別人的好,這讓我犯了愁。因為這樣的‘賣相’肯定很能暢銷。”林珍梅 想到了尋求幫助,為此,她多次跑到廣西大學農科院找技術人員指導。有空的時候,還跑去觀摩別人種植的蘑菇,虛心向他人學習。一來二往,林珍梅種出來的蘑菇 不但長勢旺盛,而且賣相也變好了。

  有了收益之後,林珍梅的膽量更大了,她開始逐步擴大蘑菇種植面積。人手不足,就雇請村裏人幫忙;資金不足,就去銀行貸款。隨著林珍梅的蘑菇生意 越做越大,鎮政府也開始關注起這一産業,給予林珍梅資金、技術方面的大力支持。如今,林珍梅已是金陵鎮金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種植能手,光她家裏,就種植 了9個大棚的蘑菇,年産值達75萬元。

  巧思妙想

  陽臺蘑菇順應城市人群

  蘑菇大棚建起後,林珍梅又有了新構想。“現在城裏人買菜基本要到菜市場,如果能在家裏就吃上自己種植的蘑菇,肯定非常高興。”偶然看到城裏居民喜歡在陽臺種植蔬菜的報道,林珍梅心中生起這樣一個念頭,如果我能讓大家在自家陽臺種植蘑菇,肯定很受歡迎。

  於是,林珍梅在原有蘑菇種植技術和種植經驗的基礎下,開始琢磨起在陽臺種植蘑菇的方法。很快,她就跟合作社的同事們一起,設計了一種既能觀賞又 能食用的“蘑菇花架”。記者看到,這個架子就像居民家中簡易的置物架,設計有兩層,總共能放入8棒蘑菇,同時還配置有一個遮陽罩。“使用起來很簡單,放置 在陽臺上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早晚噴點水,就可以長得很好。”林珍梅説。

  “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進,今後大家都可以花更少的錢,實現在家裏種植蘑菇的願望。”林珍梅説,目前她正在努力培育更適合在陽臺種植的蘑菇菌 棒,盡可能地將成本降低,“收割一叢後又能再次生長,可以反復收割四五次,既方便又環保,這是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林珍梅説,她對這個項目很有信心。

  品牌漸成

  小小蘑菇讓眾人致富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話用在林珍梅身上非常貼切。近年來,林珍梅憑藉種植蘑菇,不但一步步為自己的小家備齊了家電傢具,還買了車,建起了別墅。 

  自己先富起來不算富,還要帶動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起初人手不足的時候,我雇請鄉親們幫忙種植蘑菇,後來大家也開始跟著我學種蘑菇,我會毫不猶 豫地指導他們。”林珍梅告訴記者,在她的影響下,金陵鎮大林新村的許多村民都開始種植蘑菇,從最初幾個人零零散散地種植,到現在全村有幾十個人一塊種植, 蘑菇産業也漸漸成為該村的一大“品牌”,每天都有上千斤新鮮蘑菇供應到南寧市各大農貿市場,村民自建的小別墅也如雨後春筍般一棟棟在村裏建起來。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