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劍河鉤藤種植。
“被壟盈塢,小麥青青蕎麥熟,粉花翠浪”,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遊歷貴州後寫下了對貴州之美的讚嘆。30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貴州,正以其獨特的生態優勢吸引八方遊客。數據顯示,2014年,貴州接待遊客3.21億人次,同比增長20.08%。其中,以生態、體驗、休閒、度假、康體、避暑為出遊取向的遊客佔全省接待遊客總量七成以上。貴州,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地方,正經歷著“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華麗轉身。
生態之州盡顯綠色魅力
這是一個神秘的“古生物王國”——
黔西南三疊係地層中以“貴州龍”為代表的海生爬行動物,是全球古生物研究的熱點;黔南“大貴州灘”,隱藏著地球古生代末期、中生代初期,全球生物滅絕與復蘇的驚天大秘密。
這是一個奇特的“大公園”——
高山、峽谷、瀑布、溶洞、森林、湖泊、花海遍佈,有蜚聲海內外的荔波、赤水、施秉“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地,以及黃果樹瀑布群、龍宮、織金洞、馬嶺河、萬峰林等喀斯特奇觀。
這是一個綠色的“大空調”——
全省森林覆蓋率達49%,高原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15.6℃,7月最熱平均氣溫多小于28℃。
這是一個天然的“中藥庫”——
作為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産區之一的貴州,現有中藥材品種資源4802種,佔全國中藥材種類總數的40%,居全國第二位。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58萬畝,居全國第三位。
這是一個文化的“大觀園”——
全省54個民族特別是17個世居少數民族聚居繁衍,建築、服飾、節慶、習俗、歌舞等異彩紛呈。
創新業態推進“快進慢遊”
春節期間,以多彩民族風為特色的貴州生態文化旅遊持續升溫,五湖四海的遊客紛至沓來。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旅遊資源“是貴州的優勢所在,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把旅遊業做大做強,使旅遊業成為重要的支柱産業”。
貴州提出,在風景區發展旅遊、休閒、娛樂、療養為一體的養生産業,推動旅遊由觀光式向體驗式轉變,構建“快進慢遊”服務體系。貴州重點開拓休閒度假、體育健身、商務會展、生態旅遊、自駕遊等休閒度假産品,積極開發溫泉、漂流、探險、科考等體驗旅遊項目,大力發展野外拓展、戶外露營、山地運動等健身産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旅遊項目群。
遵義市依託遵義會議會址、四渡赤水等紅色文化以及赤水丹霞等自然風光,發展“以紅帶綠、紅綠共舞”的旅遊模式;有著“中國溫泉之鄉”美譽的銅仁市石阡縣依託溫泉、古城、少數民族村寨以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頂山等旅遊資源,著力打造“慢生活體驗區”。
同時,貴州把旅遊與其他産業的融合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實現園區、城區、景區“三區互動”,生産、生活、生態“三生一體”。
堅守底線守護綠水青山
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説,要堅持綠色發展,既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對旅遊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又在發展中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把旅遊業建設成為真正的環境友好型、生態友好型産業。
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表示,貴州旅遊業發展方興未艾,前景看好,好戲還在後頭。貴州將堅持開放引領,改革驅動,加快推進旅遊産業化,與時俱進打造貴州旅遊發展升級版,讓多彩貴州風行天下。
貴州認真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初步走出了把生態與發展統籌起來、統一起來的新路子。
2014年,貴州大力推進“12件環保實事”,建立5000畝以上壩區耕地保護機制,赤水河、烏江流域12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試點取得實質性突破,實施森林保護“六個嚴禁”、環保“六個一律”,嚴字當頭守護貴州綠水青山。
2015年2月25日,貴州啟動“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大力實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還林等8項工程,並規劃出了2015年到2017年要實現的具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