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北京市年內將新增萬畝濕地

三農 北京日報 2015年02月26日 10:0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北京濕地正在復蘇。今年本市將在通州、大興等地再新增、恢復1萬畝濕地。鳶飛魚躍、林水相依的濕地美景將在京郊大地上重現。自2012年以來,全市利用河道、溝渠、坑塘、藕地和雨洪積水,已累計恢復和建設了5.3萬畝濕地。

  近幾十年來北京濕地一直處於萎縮狀態,到2010年,全市濕地面積僅存5萬公頃,約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

  本市啟動百萬畝平原造林後,濕地的恢復和建設作為重點工程納入其中,營造森林和恢復水系同步進行。

  通州、順義交界處,5000余畝的東郊森林公園濕地已基本建成。這片濕地由原先的坑塘、藕地改造而成。據介紹,濕地現有水面一部分是開挖時從地下滲上來的,一部分是從東郊森林公園裏的小中河引來的。今後,夏季雨洪水和附近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再生水將是濕地的主要水源。

  今春,這片森林濕地將廣栽地被花卉和水生綠植,並增添路燈、座椅、涼亭、休閒廣場等遊憩設施,“五一”前後向市民開放。

  位於房山的小清河濕地今年也做好了迎客準備。近兩年,房山區園林綠化部門在河岸兩側的荒灘地上,各營造了100米寬的風景林帶。沿岸在村莊聚集處設置了3處開放式的休閒親水區,春夏賞花,秋賞彩葉。

  借助平原造林工程,近兩年恢復、建設的還有通州臺湖濕地、馬駒橋濕地、大興長子營濕地、順義李橋濕地、延慶蔡家河濕地等,總面積5.3萬畝。

  “這些地區歷史上水資源都特別豐富,因為氣候變化、城市開發建設等原因,很多水面漸漸消失。”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借助再生水和雨洪積水,部分坑塘、河流再生,濕地重現。在恢復水面的同時,還因地制宜栽種了柳樹、槐樹等親水或耐濕植物,形成濕地森林美景。

  現在,除野鴨湖濕地公園、翠湖濕地公園、漢石橋濕地公園外,本市又增加了大興三海子濕地公園、房山長溝濕地公園、通州臺湖濕地公園、昌平未來科技城濱水公園等一批親水好去處,供市民遊憩。

  今年,本市將繼續實施濕地修復工程,計劃新建和恢復1萬畝。其中平原造林工程包含2000多畝建設任務,重點分佈在大興長子營、通州于家務、潮白河宋莊段。

  按照本市的濕地公園發展規劃,本市近年將完成懷柔琉璃廟、房山長溝、平谷小龍河、密雲穆家峪、房山琉璃河等10處濕地公園建設。到2020年,全市新增濕地公園40處,總規劃面積15576公頃。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