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記者 樊邦平
2015年,對青川女孩兒趙海伶而言,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她的農村電商路將翻過六個年頭,迎來從業後的“七年之癢”。
2014年,她再次登上輿論風雲榜,先後榮獲“CCTV2014年度三農人物”和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人”等殊榮,她的團隊構建的鄉村電商創業模式逐漸得到社會認可。
也是這一年,伴隨著投資700余萬元的廠房竣工,趙海伶的身份迎來蝶變——從販賣土特産的中間商變身創辦經營實體的大老闆。
趙海伶的故事,我們曾在2013年3月推出的《三農新勢力 創業看青年》系列報道中有過深度解讀,今天,本報再次回首,看看這位鄉村創業女孩的成長經歷。
回顧——
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成長為全球十佳網商
趙海伶2009年10月從四川外國語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在大城市生活,選擇回到青川創業,在淘寶開設網店銷售當地黑木耳等土特産。克服沒有物流、沒有網絡、沒有住房等困難,借助現代科技,趙海伶一年裏就銷售當地農戶上百萬元的土特産。
2010年,她成立海伶山珍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不但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還帶動了一批大學生就業,幫助深山的老百姓實現了增收。2013年,江浙滬第一家海伶山珍線下實體店在浙江嘉興開業,她這種電子商務創業模式為廣大相對落後農村地區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範例。正因如此,她先後獲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新生榜樣”、2010年阿裏巴巴 “全球十佳網商”等稱號。
現狀——
扛起農村電商大旗斬獲多項榮譽
2015年 1月 25日 ,“CCTV2014年度三農人物”頒獎典禮揭曉,來自青川的網商趙海伶獲得 “CCTV2014年度三農人物”獎殊榮。
主辦方在趙海伶的獲獎理由中這樣説道:“一根網線,串起大山內外兩個世界;一台電腦,開出山區農民致富新路。小農生産與互聯網經濟的對接,農産品銷售不再犯難。五年電商之路,她為2000農戶帶來近千萬元收入。她用新思維打開山裏世界,她用新經濟富裕山鄉農村!”
好消息接踵而至,1月28日至29日,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人”、“全國鄉村好青年”表彰發佈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趙海伶當選第九屆 “全國農村青年致富&&人”、“全國鄉村好青年”。作為農村創富&&人,趙海伶在現場做了交流發言,來自青川的網商女孩兒再次走紅全國。
2月6日,記者致電趙海伶,剛剛載譽歸來的她一刻未閒,正為即將投産的農副産品加工廠而忙碌。
故事——
創業六年後華麗轉身實體經濟
趙海伶告訴記者,通過近年來的網商實踐,她和團隊已經熟練掌握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管理運行規則。伴隨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産業的發展壯大,她的經營方向和重點將轉向線下市場,由虛擬網絡創業轉向實體經濟,她準備通過青川特色農副産品進入超市、景點,實現線上線下齊頭並進。
“我籌資了800余萬元在青川縣孔溪鄉建設了農副産品精深加工廠,佔地6000平方米,春節後將投入使用,屆時我們將結合網絡平臺、生産基地和加工廠房,形成産、供、銷一體的現代化的涉農實體,重點加工蜂蜜、食用菌等,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針對未來規劃,趙海伶這樣描述道。
在網商界,趙海伶已經名聲在外,她為何要從單純的電子商務領域轉型實體經濟?
“單純的電子商務適合初始創業階段,當渠道拓寬,市場做大,來自供貨的壓力和産品質量的嚴格要求,催促我們必須向實體邁進,只有從産業源頭著手,嚴格把控産品質量和標準,我們才能在電商的大路上走得久遠。”趙海伶認為,任何農村電子商務做大做強後都要面對向實體經濟發展的選擇,這是個瓶頸,如果做不好,那麼很有可能功虧一簣。
據悉,2014年趙海伶的網店全年銷售額突破1200萬元,並建立了自己的土特産生産基地,帶領3000個農戶共同致富。
●致富錦囊
鄉村創業需要誠信更需堅持
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孩如何從零開始做到今天的成就?趙海伶的回答是誠信經營,貴在堅持。
做土特産銷售,有一件事讓趙海伶印象深刻,一次上山收購竹蓀,農民為了多賣些錢,往竹蓀裏裝了幾塊石頭,現場收購過秤時並未發現什麼,後來下山清理才發現,那一筐竹蓀裏藏了好多石頭。這一次被坑的經歷,讓趙海伶哭笑不得。
她認為,農村電子商務才剛剛起步,既要面對傳統的小農思想,又要面對大市場的高標準要求,所以必須堅持誠信經營的理念,這是農村創業的基本底線。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在農村創業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堅守,不能心浮氣躁,畏首畏尾,看準了時機,就應當果斷出手,要善於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奮力一搏,定能守得雲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