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馬曉河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有一個新亮點就是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文件指出,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延長農業産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縣)一業;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扶持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遊村鎮,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休閒産品。
根據國內外的發展實踐經驗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指的就是以農業為基本依託,通過産業聯動、産業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産、農産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閒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農村一二三産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了農業産業鏈延伸、産業範圍擴展和農民增加收入。很顯然,以農業為基本依託,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有利於農民分享三次産業“融合”中帶來的紅利,有利於吸引現代要素改造傳統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有利於拓展農業功能培育農村新的增長點,有利於強化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新農村建設。
在國際上,日本今村奈良臣較早提出産業鏈整合、融合的發展理念。他認為,提高農民收入必須採取産業鏈整合的方式,1994年他提出農業的“六次産業”概念,即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六次産業,後來他又提出,六次産業=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日本政府吸收了“六次産業”的發展思想,2008年制定《農工商促進法》,支持農工商開展合作。2010年3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新的《食品、農業和農村基本計劃》,提出要通過發展“六次産業”增加農民收入,創造新商業模式,還要將六次産業化與環境和低碳經濟結合在一起,在農村創造新産業。當年日本農林省還相繼頒布了《六次産業化:地産地消法》和相關綱要文件,提出了多項推進“六次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推進委員會,實施融資優惠政策,設立投資基金,完備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支持中小企業與農業生産者合作,支持農民自己開發新産品、新産業、新市場,支持農業技術創新。日本推行六次産業化之後,農業活力得到增強,農民收入也得到明顯增加。
進入21世紀後,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信息化技術快速應用,全國各地開始出現了農業與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傾向。例如,在城鎮郊區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都市農業等;在發達地區發展信息農業、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在農産品主産區,發展高端增值農業,建立農産品加工基地,設立農産品直銷地等。概括起來,目前我國各地農業與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有四種形式:一是農業內部産業整合型融合,比如種植與養殖相結合;二是農業産業鏈延伸型融合,即以農業為中心向前後鏈條延伸,將種子、農藥、肥料供應與農業生産連接起來,或將農産品加工、銷售與農産品生産連接起來,或者組建農業産供銷一條龍;三是農業與其他産業交叉型融合,比如農業與文化、旅遊業的融合;四是先進要素技術對農業的滲透型融合,比如信息技術的快速推廣應用,既模糊了農業與二三産業間的邊界,也大大縮短了供求雙方之間的距離,這就使得網絡營銷、在線租賃託管等成為可能。從近幾年的國內發展實踐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取得了顯著效果,農業産業鏈延長了,農村産業範圍拓寬了,農業附加值提高了,農民收入也增加了。
但是,當前我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農業與二三産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發育遲緩;先進技術要素擴散滲透力不強;涉農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為此,一是必須深化農業農村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對農業實施一體化的管理服務水平。
積極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重點推動土地三權分離和集體資産權能改革。繼續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在確保政策性金融供給的同時,積極開展金融制度創新,提高村鎮銀行的覆蓋面,拓展商業銀行對農村信貸業務範圍,支持新型農村金融合作組織健康發展。二是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的發展,鼓勵和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協會、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以及工商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産業融合發展。三是建立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的利益協調機制,保障農民和經營組織能夠公平分享一二三産業融合中的“紅利”。四是加快構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産業政策框架,制定産業融合的標準化建設體系,開展對涉農企業家和農民的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産業融合能力。五是建立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基金,不斷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方面的投入,並對産業融合發展提供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援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