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隆冬季節,記者來到通渭縣看到,一層層梯田被銀白色地膜所覆蓋,為來年糧食豐收蓋上了“保墑被”;山村裏一座座養殖圈舍星羅棋佈,為農民增收搭建起來增收的“保險箱”。近年來,通渭縣搶抓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種植等機遇,以加快設施畜牧業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以種促養、以養帶種的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全縣以草食畜養殖為主的草畜産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耗糧型向節糧型轉變
通渭縣種植牧草年代久遠,歷史上曾是蜀國牧馬之地。2003年,榮獲“中國紅豆草之鄉”稱號。2011年,通渭縣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突破103萬畝,被國務院評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單位。全縣年産飼草60萬噸,年産秸稈共計産秸稈240萬噸,能夠承載牛10萬頭、羊140萬隻,為推動草食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大量飼料,積聚了發展後勁。
甘肅天耀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以該縣盛産紫花苜蓿和紅豆草為依託組建的。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來,已發展成為縣內第一家規模最大的民營草産業加工企業。記者在該公司草業加工區看到,廠區乾淨整潔,庫房裏堆放整齊的草顆粒、草餅還有打捆好的紫花苜蓿堆成了草山。公司財務總監馬明吉介紹道,目前,一噸苜蓿和紅豆草800多元,收購來加工後,就可以賣到了1800元,草顆粒每噸2500元、草餅2200元。增加了附加值,草産品也供不應求。如今,該企業已經建成了10萬噸草産品加工廠和千頭肉牛育肥場,在草産品加工方面,建成6萬噸草顆粒、1萬噸草捆、1萬噸草粉和2萬噸草塊加工生産線,累計收購苜蓿草原料39000多噸,生産草産品2.4萬噸,産品深受杭州、上海、福建、四川等地的廣大養殖戶的歡迎。
據了解,每年秋季,通渭縣個個養殖小區異常繁忙,運送玉米秸稈的車輛往來穿梭,大型玉米秸稈鍘草機“吞”進一捆捆玉米秸稈,“吐”出一片片碎化飼料,農民忙著將鮮嫩的玉米秸稈送到鍘草機履帶上,青貯池裏飼草堆積成一座座小山,為來年養殖的牛羊儲備了可口的青貯飼料。2009年以來,該縣通過整合各類涉農項目和農戶自籌,累計投入資金7.6億元,建成暖棚圈舍1.3萬座、青貯氨化設施60萬立方米,全縣飼草青貯氨化能力達到47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70%,畜牧業生産逐步由耗糧型向節糧型轉變。
合作社走出發展新模式
走進通渭縣襄南鄉祁堯村祁堯社,村莊旁邊是一排排整齊的藍頂紅磚的羊舍,在光禿禿的山樑上顯得格外醒目,這就是國梁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肉羊養殖基地。祁國梁是本村人,2012年,在鄉政府的號召和縣上牛羊養殖獎補政策的激勵下,先後投資650萬元,建成佔地24畝的8座羊舍,去年引進良種羊500隻,經擴繁羊存欄達1200隻,給社會推廣良種羊400隻,有效帶動了全村養殖業的發展。
目前,通渭縣從事養殖業的畜牧專業合作社達到124個,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以股份形式的不同分為“養殖場+專業合作社+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3種形式,入股方式為資金、實物、土地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戶達4290戶,成為全縣畜草産業發展的新模式。目前,全縣各類畜禽存欄達到194萬頭(匹、只),養殖業産值達到8億多元,人均牧業收入1186元。
循環園區示範效應初步顯現
2014年12月底,慕名來到通渭縣畜草肥循環經濟産業園區,站在山坡上整個園區盡收眼底。甘肅春寅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荷斯坦奶牛養殖場裏,600多頭奶牛從圈舍裏溜達出來,曬著太陽,一輛大型推土機清理著糞便。場長南映輝介紹説,這裡每天産奶4噸,公司現存欄奶牛650頭,年産奶3100噸,年乳製品生産能力達26000噸,2013年銷售收入達到5900萬元。
在這個産業園區裏,還有一家專門從事波爾山羊良種繁育的通渭縣興達農牧有限公司育場。現存欄肉羊983隻,其中基礎母羊930隻、種公羊53隻,年産羔羊1300隻,分別調運到安定、臨洮、隴西、岷縣、渭源、慶陽鎮源、花池、慶城、臨夏廣河在內的八個縣,銷售收入150萬元,運營情況良好。
通渭縣是全省秸稈轉化示範縣和全省牛羊養殖重點扶持縣,依託現有産業發展基礎,結合全省開展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該縣于2012年在碧玉鄉冉家石灘村規劃建設畜草肥循環經濟産業園,以打造“四個基地”為重點,不斷延伸産業鏈條,初步形成了畜草産業上、中、下游産品協同快速健康發展格局。畜草循環經濟産業園的建設為全面推進該縣旱作循環農業、實現以工促農搭建了科學發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