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一畝棚膜十畝田 白山棚膜經濟“鼓錢袋”

三農 新華社 2015年02月06日 09:2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立春時節,長白山深處仍是千里冰封。但在白山市“中天農業園”的日光溫室裏,25攝氏度的室溫使人如臨春天。200多棟溫室大棚裏草莓、香菜、青椒等十多種水果蔬菜蔥蘢一片。

  這座投資1.2億元、佔地1000畝的綠色蔬菜生産示範基地位於白山市規劃的萬畝綠色蔬菜生産示範園區內的六道江鎮村,是集果蔬農産品種植、加工、銷售、科普教育、農業採摘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偌大的園區裏,數百棟大棚按照功能分佈在不同區域。白山中天集團副總裁呂傳明介紹,農業園共有日光溫室和大棚220棟、佔地6000多平方米的智慧連體大棚2棟和相關農業設施及休閒、觀光農業設施。

  “目前,農業園生産的27種蔬菜已經通過國家檢測,並將以‘中天’品牌投入市場。”呂傳明説。

  棚膜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由於棚膜經濟克服了北方傳統農業的季節性限制因素,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生産力,使單位面積産出成倍增長。”白山中天農業科技發展公司副經理慈波説。

  在農業園的草莓大棚裏,記者見到了正在工作的村民付春堂。2012年,他將自家的4畝地流轉給了農業園。從此,除了農民的身份,他又多了一個頭銜——果蔬種植技術員。

  “把地包給農業園,省心省力還賺錢,村民都認可。”付春堂為記者算了筆賬:以前種地一年頂多掙3000元。現在,每畝地以700元的價格包給農業園,一年就是2800元。“不種地了,村民都到園區打工,一個月工資就3000元。一年算下來,收入是種地的10多倍。”

  呂傳明告訴記者,農業園年吸納用工200多人,其中80%是周邊村屯農民,不僅解決了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還起到了啟發引導、實地培訓村民種植發展綠色蔬菜

  積極性與技術本領的培訓示範基地的功能。

  農業園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以直銷、批發和蔬菜大棚車進社區等銷售方式,實行農産品和超市對接、農産品和居民戶對接、農産品和批發市場對接,並以會員制的方式實行農産品訂單生産、送貨上門。

  吉林省長達5個月的“貓冬”季節,一方面冬季蔬菜要大量從南方調入,一方面當地農民閒而無事。發展反季節棚膜種植既可以增加供給,又能使農民收穫“第二季”莊稼,增加收入。吉林省實施的“百萬畝棚膜蔬菜工程”,通過提溫增熱的棚膜種植,也可以在林海雪原深處的寒冷季節,生産出葉菜、哈密瓜、油桃等蔬菜水果,闖出一條致富新路。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