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農村“小微”,路在何方?

三農 京郊日報 2015年01月30日 14:1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小微企業

  生存空間被擠壓

  “現在的小微企業,生存越來越艱難了。”張久澤是大興區農村的一家戲劇服裝廠廠長,廠子主要製作戲劇服裝、假發、鬍子等。服裝廠曾經是村辦企業,改制後被老張承包。過去,農村文化娛樂生活比較單一,看戲是村民一項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因此,活躍在農村的各種戲劇團體很多,老張的生意也曾格外紅火。

  近年來,隨著農村建設數字影院、益民書屋、文化活動室、籃球場等文體設施,戲劇漸漸淡出村民的視野,戲劇服裝廠的生意也隨之一落千丈。面對市場變化,老張也曾努力轉型。他把目光投向古裝影視劇市場,聯絡了多家劇組,為他們製作服裝、道具。“前幾年,訂單量還不錯。”張久澤説。

  可這兩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限制古裝劇的播出集數,這讓古裝劇銳減,老張的廠子也再度陷入艱難境地。如今,廠子裏時常空空曠曠,少見員工的身影。“固定員工很少,大部分是臨時工,有訂單的時候才過來。”張久澤無奈地説。

  像老張這樣,陷入困境的農村小微企業近年來在京郊不算少數。從表面上看,農村小微企業生存艱難的原因是原材料及人員成本上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以及市場大環境的轉變等,但折射出的是農村小微企業相對低端、缺乏創新、領導者跟不上市場發展、融資難等問題。

  雷先生是懷柔農村一家包裝廠的廠長,他的廠子這幾年也頻頻陷入生存困境。“主要是融資難,銀行不願意貸款給我們小微企業,可隨著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加劇,我們的利潤越來越薄,資金鏈也常出現斷裂情況。”雷先生坦言,“現在禮品市場慘澹,連帶著包裝訂單也銳減,如果想把廠子繼續經營下去,確實有難度。”

  換個思路

  襪子廠找到新出路

  在農村“小微”普遍面臨困境之時,也有的農村小微企業通過不斷創新轉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密雲縣河南寨鎮陳各莊村有一家襪子廠,廠齡已經超過20年,在農村小微企業中堪稱“長壽”。據相關調查統計,在中國農村,小微企業的平均壽命往往不超過5年。

  究竟襪子廠有何“長壽”秘訣?在老闆燕順玉看來,小微企業想要生存,就必須要做市場的前瞻者,管理層人員要不斷地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創新轉型,才能守住自己的寸土之地。

  燕順玉回憶説,20多年來,襪子廠也面臨過多次困境。“上世紀九十年代到2003年之前,成本低廉、國內市場競爭也小,那時候生意確實好做,我們的産品曾暢銷華北,銷售量很大。”但2003年後,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比如一些市場的進場費不斷提高,給我們增加了很大負擔。”這個時候,燕順玉沒有固守著國內市場不放,而是把眼光瞄向了海外。“如果做外銷,可以享受很多優惠政策,於是從那時起,我就開始積極聯絡國外市場。”經過兩三年時間,襪子廠在銷售上完成一次巨大的轉型。“以前是70%內銷、30%外銷;轉型後,70%外銷,30%內銷。”燕玉順坦言,正是這次果斷轉型,讓企業得以存活下來。

  近年來,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漲等問題給襪子廠的生存帶來新挑戰。針對這些問題,燕順玉想出妙招:讓附近農民將生産襪子的機器搬回家,在家製作,而後按件計算工錢。“我剛提出這個方法時,廠裏有的領導覺得不妥,怕在家做工沒人監督,影響襪子質量。我就勸他們,質量不好,就拿回去重做,做好了再給錢,多做幾次就好了。”這個靈活就業的方式既解決了襪子廠訂單旺季時的員工不足問題,也讓當地不少村民受益。

  這兩年,燕順玉還在帶領員工不斷創新轉型。“在襪子生産上,我們引進一種新技術,就是銅纖維襪子,這種襪子能起到很好的隔離細菌作用,對糖尿病人、腳氣患者等非常有好處。”燕順玉介紹説,在銷售渠道上,襪子廠還積極開拓電子商務渠道,通過網店進行銷售。“只有根據市場不斷創新轉型,才能不被淘汰。”燕順玉自信地説,她相信襪子廠還將生存很久。

  存在價值

  “小微”擔村民就業大任

  近年來,京郊各區縣都在積極打造經濟開發區,引進大企業、大項目,農村小微企業不僅乏人關注,有的甚至被作為低端産業成了清退的對象。那麼是否農村小微企業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它還有沒有生存價值?

  其實,在世界很多發達國家,小微企業都是給力經濟發展的“輕騎兵”。相關統計顯示,在中國,小微企業的工業總産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大約分別佔經濟總量的60%、57%和40%。更重要的是,小微企業提供了75%的城鄉就業機會。而農村小微企業則往往擔起了村民就業的大任。

  如今,工資性收入越來越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出就業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可對於很多農民、特別是山區農民來説,外出就業還存在著不小的困難。“最主要的是時間問題。有的農民要照顧家裏的老人和孩子,‘朝九晚五’去企業上班根本不現實;有的農民還種著地,趕上農忙時,上班和農活兒兩頭不能兼顧。”因為家裏有孩子需要照顧,此前一直想外出就業的密雲縣河南寨鎮的農民王會單,如今在村裏的襪子廠掙上了工資。

  燕順玉的襪子廠推出“在家務工”模式後,王會單終於圓了自己的就業夢。“把機器搬回家,又能照顧孩子,又能工作賺錢,真是太好了。”除了在家務工,襪子廠還推出了“自主兼職”模式:不規定出勤時間、出勤率,村民只要有空兒就可以到公司上班,不計工時長短,工資按件計算。這種模式一經推出,就吸引不少村民前來兼職。

  有句老話叫“醜妻近地家中寶”,説的就是農民找工作,非常看重是否可以在家門口就業。而能夠就近吸納農民就業的農村小微企業,正好滿足了農民這一需求。“相比每天坐一個多小時車去經濟開發區上班,我更願意在家門口的小企業上班,賺的可能少點,但離家近,可以節約交通和時間成本。”大興區一位農村婦女坦言。

  創新轉型

  “小微”才能走得更遠

  既然村民在就近就業方面仍需要農村小微企業,那麼未來農村小微企業路在何方?對此,有關專家表示,農村小微企業當前普遍存在規模小、創新程度低、經營者觀念落後等問題,如果農村小微企業想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重要的是經營者要跟隨市場變化不斷創新轉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而不能一直停留在低端業態。此外,政府也應當對小微企業提升關注度,給予一些鼓勵政策,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

  在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郭光磊看來,農村小微企業未來一定會繼續存在,但可能會淘汰一批低端業態,引進更具有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小微企業落戶。“比如大興區西紅門鎮利用農村工業大院,騰退了一批低端小企業,引進了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落戶,這樣村民既能就近就業,還能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村裏的“小微”會出現更多形式、涉及更多行當。它們當中,既有不斷轉型升級的傳統農村小微企業,也有新落戶的高新科技小微企業,它們都將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輕騎兵”。

  本報記者趙語涵

  在京郊很多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上,存在著不少小企業,它們大多以手工製造業為主,按照企業規模劃分,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小微企業”。上世紀九十年代至2000年前後,是大多數農村小微企業的黃金時代。然而近年來,隨著原料和用工成本的增加,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的農村小微企業生存陷入困境,很多企業瀕臨倒閉邊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農村裏的“小微”能否破局生存?在各區縣打造經濟開發區,積極引進大項目、大企業時,村裏的“小微”路在何方?

  製圖 吳 薇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