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閻紅玉)日前召開的吉林省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省必須守住耕地和基本農田兩條紅線,確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耕地質量逐步提升,做到“藏糧于地”,夯實糧食穩産增産基礎。以轉方式調結構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吉林省省長蔣超良説,要做到“藏糧于地”,首先要加強耕地保護治理。從今年起,全省將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不得隨意調整和佔用,切實守住耕地的安全線。尤其是在城鎮化過程中,要嚴格規範用地管理,對土地違法違規問題必須嚴肅問責。抓好黑土地保護治理,確保黑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也要跟上。全省大多數水利設施年代久遠,近40%的大型灌區節水工程不配套,主要江河水資源利用率只有17%,嚴重制約糧食生産。全省已有11項水利工程列入到國家今後幾年要集中力量建設的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之內,全省要加快這些工程的實施,努力破解水制約問題。要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網絡建設,繼續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解決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要創新水利項目建設管理模式。同時,要搞好糧食倉儲和流通設施建設,繼續推進“糧安工程”,加快倉容建設,減少糧食産後損失。抓好11個“北糧南運”物流節點,提高糧食流通現代水平。
以轉方式調結構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是2015年吉林省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會議要求,加快全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粗放經營向集約發展轉變、推動分散生産向規模經營轉變、推動資源消耗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推動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推動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這五個轉變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創新驅動,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增加農業比較效益,確保吉林省農業優勢、生態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産的基礎上,不僅要綜合發展農林牧漁各業,而且要在“內外聯動”上做文章,與其他優勢産業協調發展,突出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特色優勢;組織更多農戶加入供、産、加、銷一體化農業産業鏈,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農業經濟共同體;繼續實施擴權強縣、擴權強鎮試點,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引導公共資源配置向農村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