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農村大眾報濟南訊 (記者戎寧)1月28日下午,山東省政協“創新引領,深化改革”專題記者會召開。就創新農業發展方式等問題,省政協委員們暢所欲言。第四大主糧馬鈴薯、農田水利、合作社,成為發佈會上的高頻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貿易自由化、一體化大市場格局的逐漸形成,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家一戶零散的個體經營主體與現代化規模化大農業在國際化競爭中劣勢突出,山東農業各産業發展遇到了瓶頸。”省政協委員、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蔬菜系主任劉世琦説,“應該借鑒國外農業發展經驗,結合我省具體實際,跳出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的制約,形成我省現代農業科學發展的創新思路。”
劉世琦還提出要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劉世琦説:“應該儘快修建一批河道水庫、平原水庫,把有限的寶貴降水留存下來,實現洪水資源化,以確保農業灌溉用水。”省政協委員、山東建築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鄧相超對此深表贊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應該突出強化。修建高標準的農田排灌設施,才能做到旱能澆、澇能排。”
在經營項目上,劉世琦將第四大主糧馬鈴薯視為山東的機遇。劉世琦説,農業部宣佈把馬鈴薯列為繼小麥、玉米、水稻之後的第四大糧食作物,山東自然條件非常適宜薯類生産,並可一年兩作。我省需積極響應,儘快出臺加快發展馬鈴薯産業的相關措施和規劃佈局,並納入糧食管理範疇。
“山東的馬鈴薯種植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加工、貯存等配套設施還有待完善。尤其是貯存,馬鈴薯屬於鮮活農産品,貯存設施的建設對馬鈴薯産業發展影響很大。”劉世琦説。
項目需要主體去經營。劉世琦説,農業發展方式要創新,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應遠超現在。“雖然合作社、家庭農場不在少數,但發展不夠均衡,很多都是只有名沒有內容的空殼。”劉世琦説,“政府應該在技術、人才、經營方向、産業規模等方面進行扶持。比如農業部門科技人員進駐新型經營主體,給他們解決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