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提起狐狸,很多人會聯想到《聊齋志異》中貌美的狐仙。而在臨澤沙河循環經濟示範園內,一位名叫李武國的普通農民,卻靠養殖狐狸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懷著好奇的心情,記者近日前往李武國的養殖場一探究竟。走進養殖場,幾百隻鐵籠子整齊地擺放著,籠內的狐狸有的閉目養神、有的上躥下跳。不遠處的廠房內,主人李武國正和幾名工人在取狐狸皮,動作十分嫻熟麻利。李武國告訴記者:“前幾年,由於家裏地少,一年也沒多少收入,想出去打工,孩子又太小,總想著在家裏搞點養殖,既能照顧家,也能掙點錢,直到2006年的一天,在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看到河北省的一些農民通過養狐狸發家致富了,當時我就有了養殖狐狸的想法。”
當李武國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後,卻遭到了妻子和親友們的堅決反對,大家都覺得他是在白日做夢。但李武國覺得,別人能養殖狐狸,自己也一定能養。2006年冬天,懷揣著家裏僅有的1.2萬元錢和養殖狐狸的夢想,李武國隻身去了河北,在河北的一家狐狸養殖場當起了工人,偷偷學起了狐狸養殖技術。三個月後,帶著學來的技術和30隻種狐,李武國回到家中養起了狐狸。“由於狐狸喜冷不喜熱,剛開始養殖的時候,對狐狸的生活習性掌握得不好,它們經常生病,我就在一邊通過書本、網絡查詢狐狸養殖知識,一邊摸索著養,慢慢就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也掌握了狐狸養殖的規律……” 説起養殖技術,李武國頭頭是道。據他介紹,狐狸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主要産品狐皮具有堅韌耐磨、柔軟輕便、保溫美觀等優點,是製作皮領、帽、皮褥等裘皮製品的優質原料。
在李武國的努力下,他第一年就賣了20多張狐狸皮,掙了3萬多元錢,養殖狐狸的夢想也逐步得到了家裏人的支持。2010年,李武國在沙河循環經濟示範園修建了養殖場,把養殖規模擴大到了600多只。
正當李武國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2011年市場價格下滑,他打的藍狐皮嚴重滯銷,以前一張1000多元的藍狐皮只能賣300-400元,這讓他損失慘重。痛定思痛,李武國立即前往河北等地考察市場,通過了解他發現同一種品種狐狸皮,流行幾年就可能被淘汰了。考察回來後,李武國決定調整養殖結構,他陸續從滄州等地引進白狐、銀狐等其他狐狸品種,隨著對狐狸皮市場理解的加深,他的狐狸皮銷路穩定多了。
“2014年的皮子價格好,到現在已經打了400多張藍狐皮、100多張狍子皮、50多張銀狐皮,還賣了100多只種狐,大概能有20多萬元的收入吧!”談起今後的打算,李武國説:“我計劃春節過了修個冷庫,解決狐狸食物貯藏的問題,把狐狸養殖規模擴大到20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