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菇農“寄養”菌棒風險小 香菇栽培收益高

三農 新華網 2015年01月29日 08:5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料棒生産不用管,種半年休息半年,穿著皮鞋採菇,開著汽車送菇。”浙江省武義縣王宅鎮岩宅村的菇農吳榮海説,種了35年的菇,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輕鬆過。去年,老吳一家三口種了4萬棒香菇,毛收入就40萬元,前些天,他給兒子專門買了輛小轎車。

  但一説起傳統種菇方式,吳榮海叫苦不迭:從選料、備料、滅菌、接種,再到出菇,種菇環節個個馬虎不得,特別是滅菌和接種過程,更是得沒日沒夜地守在邊上,因為一旦菌棒被污染,那就前功盡棄。一年辛苦忙碌到頭,可錢也沒多賺。吳榮海給記者算了筆賬:以4萬棒菌棒為例,從選料到完成接種至少兩個月,因設備和技術落後,每次至少有幾千菌棒要報廢,再加上各個環節的成本,平攤下來每棒成本少説也得兩三塊錢。行情好時一年的收入也僅五六萬元。

  2012年,種了半輩子杏鮑菇的吳榮海開始轉種香菇,雖是新手卻獲利不少。這緣于2011年武義縣食用菌技術推廣站、浙江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和省農科院對接武義縣的食用菌團隊科技特派員共同出資成立的武義創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為讓菇農儘快掌握技術,公司建了2萬多平方米的鋼架大棚,一方面選聘農民到基地示範生産,將成熟的技術和理念展現給農民,解除農民後顧之憂,促進增收;另一方面,將菇棚租賃給新菇農“寄養”菌棒,待掌握技術後可回家種植,降低農戶生産風險。

  老吳就是基地帶動的首批菇農之一。有了這專業化生産後,原本2個多月的制棒期,縮短為8天,每根料棒,菇農則只需支付2元錢即可。去年,公司專業化生産菌棒200萬棒,至少已帶動全縣2000萬棒,菇農增效超2000萬元。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