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一片片相連的田地上,長著綠油油的韭菜,令人在隆冬季節感受到幾份春意。日前在惠州市惠東縣白花鎮福田村看到的景象。
成立合作社組織村民種植韭菜
惠州市福田村周圍小山丘圍繞,村裏田地連成一片,酷似一個小盆地,耕作條件得天獨厚。此前,村民祖祖輩輩進行傳統耕作,收入一般,甚至由於部分村民外遷,致使一些農田出現丟荒現象。村裏的田地未能成為真正的“福田”。
2008年,惠州市福田村部分村民開始嘗試種植韭菜,同年,全村種植的近200畝韭菜實現産量和産值“雙豐收”。此後幾年,當地種植韭菜效益不斷看好,並在2012年達到一個小高潮,當地韭菜每公斤售價達5.6元,每畝純利潤達2萬多元。
為帶動村民更好地發展韭菜種植,村委會通過徵求群眾意見,決定以合作社的形式組織村民連片種植。於是,惠州市福田韭菜專業合作社成立,主要指導村民進行有機種植,並聯絡銷路統一銷售。
為擴大韭菜種植規模,讓丟荒的土地復耕,惠州市福田村還歡迎外地農民到該村租地種植。目前,惠州市福田村除本地有70多戶村民種植韭菜外,還有60多戶以廣西農民為主的外來種植戶。該村還計劃進一步盤活閒置土地,今年將韭菜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
戶均年收入超過5萬元
“今年的韭菜售價還算比較理想,每公斤能賣到3元。”在惠州市福田村田心村民小組的一座房子前,兩戶姓梁的廣西籍農戶在包裝剛收上來的韭菜。據其中一位男子介紹,他們來這裡租地種植韭菜已經有好幾年了,除去地租等成本,一般每畝能賺七八千元,售價好的時候甚至能達到一萬多元。
據了解,目前該村種植戶普遍種植六七畝,戶均年收入超過5萬元,遇到售價好的時候,年收入近10萬元。
據當地村民介紹,種植韭菜無需太專業的技術,平時主要做好防連續水浸和防菌工作便可,而且産量比較高,一般每畝一次可收割1200多公斤,一年可以收割9次,而且有合作社聯絡銷路,不用為銷售發愁。經銷商一般都會來到田頭收購,多數銷往深圳、東莞和惠州市區。
20多戶外出村民返鄉種植韭菜
“韭菜種植讓村民嘗到了甜頭。”惠州市福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廖國峰説,通過種植韭菜,惠州市福田村成為名副其實的 “福田”,20多戶外出的村民都返鄉種起韭菜。
該村其嶺村民小組村民李惠珍以前在惠州市區打工,由於工資不高,日子過得比較拮據。幾年前,她看到家鄉種植韭菜能賺錢,便舉家回來種植韭菜,共種了4畝。“種植韭菜最怕遇到連續下雨,碰到這種狀況要及時殺菌,春節後還要預防鐵銹病,就是常見的韭菜發黃,像生鐵銹那樣。”李惠珍説起韭菜種植,很是“專業”,在當地被許多人認為是種植能手。她説,種植韭菜一般每畝每年賺8000多元,此外,她還種植了4畝水稻,養了幾十隻雞、鴨,相比外出打工,種植韭菜更自由,而且更能照顧到家庭,收入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