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今年玉米或將先弱後強

三農 京郊日報 2015年01月27日 09:1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業內人士提醒:要改善儲存方式,降低玉米霉變風險,同時不應存在惜售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從而抵禦有可能到來的降價風險。

  當前,國內玉米市場面臨國內需求不足,國際市場價格下行等多方面問題,而新糧上市帶來的壓力更讓玉米市場“惴惴不安”,市場焦點不約而同地轉向了玉米臨儲收購政策上。因此,每年如期出臺的臨儲收購政策,就成為解救玉米市場上的一根“稻草”。那麼,今年玉米臨儲收購政策都有哪些變化?究竟能夠發揮多大作用?

  亮點:值得關注

  收儲價格沒有提高

  從近幾年的玉米收儲價格看,都會在上一年基礎上遞增,但此次沒有,其主要原因是收儲價格高導致玉米庫存高企,而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有意取消收儲的先兆。

  收儲主體多元化

  2014年收儲主體不再是中儲糧一家,中糧集團和中紡集團都作為收儲主體參與進來。其中,中儲糧收購量在1200萬噸以內,中糧集團、中紡集團收儲規模分別按500萬噸、100萬噸分配。

  運費補貼基本取消

  運費補貼將有利於華北地區玉米外運,但由於政策申報程序複雜,往年也只有中糧等大企業獲得補貼,部分小型企業尚未獲得優惠政策。

  收購質量標準提高

  按玉米國家標準(GB1353-2009)執行,霉變率保證在2%以內。目前東北地區霉變率3%—5%的玉米數量逐漸增加,將對臨儲收購量造成影響。

  走勢:先弱後強

  2014年4月至8月份,玉米收購價格曾一度爬升至歷史最高位,在9、10月份短短兩個月,又重新跌回4月份起點價格,農戶和供應商紛紛表示看不透玉米市場。目前,調低收購數量已是全國糧企的普遍選擇,而農戶卻覺得在減産年份馬上拋售很吃虧,從而紛紛轉向了儲藏。卓創資訊玉米分析師劉棟認為,玉米質量不好只是影響糧價走低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受疫情的衝擊,以及供給量寬鬆等因素影響。同時,玉米作為國家主要糧食種類,也受宏觀調控的影響。

  最近,雖然説東北臨儲價格已經公佈,但收購量並不是很大,所以整個玉米供需層面相對寬鬆。因此,繼續受供給寬鬆和宏觀調控等因素影響,未來玉米市場將以弱勢為主導,上漲空間不大,極有可能複製2014年階段性漲跌明顯、先弱後強運行態勢。

  為此,業內人士提醒農戶,要改善儲存方式,降低玉米霉變風險,同時不應存在惜售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從而抵禦有可能到來的降價風險。

  效果:喜憂參半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收儲政策執行力度的加大,將對玉米市場後期價格形成較強支撐,但由於收購數量有限和收購質量標準提高,預計實際收購量將減少,因此,對玉米市場實際拉動不大。

  據了解,自國家發佈和啟動玉米收儲政策後,東北不少地區農戶惜售心理增強,導致市場玉米供應量減少,部分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格已開始上漲。但由於2014年較2013年晚4個月啟動玉米收儲政策,而去年11月以來東北地區雨雪天氣增多,玉米霉變率較高,質量較差,低於國家臨儲質量標準,預計實際收購量將更小,對後期玉米價格形成一定抑制。

  國家對玉米收購量有明確規定,中儲糧收購量在1200萬噸以內,中糧集團、中紡集團收儲規模分別按500萬噸、100萬噸分配。相對於2014年東北三省加上內蒙古8208萬噸的産量來説,對市場的影響有限,後期價格將很快回落。

  未來:市場調節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玉米臨儲政策至今已經執行6年,它有效地調動了市場,保證了農民收入,但其弊端也逐漸顯現。

  一方面,托市價高於供求關係決定的均衡價格,刺激了玉米生産能力的釋放,造成耕地、水資源承載能力達到極限;另一方面,糧食市場主體預期被扭曲,糧企經營空間縮小;此外,價格倒挂成為常態,産區和銷區、東北産區與中原産區、原料和成品倒挂,並出現企業和農民不存糧,政府收購庫存大幅增加。這樣,隨著糧食托市收購價不斷提高,國內外價差擴大,糧食進口壓力也會激增。

  鋻於此,業內人士表示,任何一項政策出臺都有其合理性,但隨著經濟形勢和市場快速發展,政策也會與時俱進。目前,在美國及全球玉米豐産預期下,加之國內新玉米上市進度加快,短期內玉米行情變化仍以玉米臨儲收購政策為大方向,未來更傾向於市場調節。 劉國信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