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路榮昌利用玉米芯廢渣種蘑菇

三農 農村大眾 2015年01月23日 13:1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這些原料都是我們這兒幾個企業的玉米芯廢渣。以玉米芯廢渣為原料生産出的蘑菇不僅品質高、口感好,在市場上也很暢銷。”1月17日,禹城市安仁鎮前寺村蘑菇種植大戶路榮昌説。

  路榮昌的蘑菇園位於安仁鎮前寺食用菌基地。在食用菌基地,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養菌大棚蔚為壯觀,小山似的食用菌原料更讓人驚嘆。記者數了數,光種蘑菇的大棚就有24個。

  “單靠種糧食作物,一畝地一年也就一千多塊錢的純收入。現在我靠這些‘廢物’創造出的價值,遠高於種莊稼。”今年47歲的路榮昌之前一直是本分的莊稼漢,可自打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説玉米芯廢渣能種出蘑菇後,便萌生了自己創業當老闆的念頭。

  “我們這兒生産功能糖的企業廢料有的是,收來玉米芯廢渣還能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不但不用愁原材料,成本還能節約30%。”路榮昌説。

  2009年,路榮昌在村裏租了40畝地。通過朋友借款、小額貸款等手段,陸陸續續投入近120萬元,建起了9個高標準大棚。“只靠一家一戶的小生産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産的需要,要想多掙錢,還得上大規模。”在一次市蔬菜局對菜農的培訓會後,路榮昌便下定決心走規模化道路,將小蘑菇種植做大做強。

  在禹城市蔬菜局的幫扶下,路榮昌組織發動村裏零散種植戶成立了禹城市榮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註冊“前寺”商標。通過利益鏈條,統一種植、管理、銷售。“抱團”闖市場,大大改善了菇農在市場上沒有規模,缺乏討價還價能力的被動狀況。

  路榮昌介紹,與普通的大棚種植相比,蘑菇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每年的十月份是蘑菇種植的最佳時節,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育進入收穫期,一直可以持續到第二年五月份。每年能採摘四五次,而且易管理,回報率高。

  “我這個棚裏的蘑菇再用10天又能上市了,一個棚能收2萬多斤。每斤的市場價都在2元以上,效益相當好。”路榮昌説。前段日子,大棚裏的第一茬蘑菇就讓路榮昌賺了個盆滿缽溢。

  再過幾天,第二茬蘑菇又要上市了,路榮昌想多雇幾個人來幫忙。“農閒時節,我們給老路打工,每天能掙個三四十塊,比在家裏閒著強啊!”在一旁忙活的幫工馮春玉笑著説。

  看著路榮昌種蘑菇發了大財,周圍的村民不淡定了,紛紛加入種菇大軍中。北徐、郝莊,甚至連李屯鄉都受到啟發,建起食用菌種植基地。路榮昌告訴記者,菇農人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小蘑菇已成為當地人致富增收的大産業。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