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記者王瑜
1月13日,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鎮孟根塔拉嘎查黨委書記林興輝專程趕到北京,他要親眼看著自己種出來的沙漠小米登陸電商平臺——中糧我買網。“有了銷售渠道,今年小米收購價已經漲到了每斤4.2元。”林興輝笑著告訴記者,被太陽曬得紅亮的臉此刻更加紅光滿面。
其實,林興輝種小米不過是最近三兩年光景。為了在保證當地農牧民生計的前提下緩解阿拉善地區沙漠化日趨嚴重的問題,從2009年開始,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支持當地農戶種植耗水量低的穀子,替代此前大量種植的玉米、小麥等作物。
“我們只種過喂羊的穀子,沒種過人吃的穀子,一開始大家都不敢種。”林興輝是孟根塔拉嘎查第一個種節水穀子的,他説因為跟協會在膜下滴灌項目上有過合作,就大著膽子種了五六畝,“種得再差也不至於沒收成。”
雖然不懂技術,第一年收成一般,但林興輝卻發現“種小米太省水了”。他給記者做了一個比較:種玉米一季要澆6次水,一畝地大概是800立方米;種小米一季只需要澆3次水,大概400立方米左右。
阿拉善綠洲地區,農業灌溉主要依靠抽取從賀蘭山滲下來的地下水。“打井已經打到了地下120米。”林興輝説,雖然水不花錢但抽水要用電,澆一次水一畝地電費就得18元左右。
2014年,他不僅把家裏70畝地全部種上了節水穀子,還在村裏流轉了20畝地。當年大旱,但穀子平均畝産依然達到了630斤。“雖然不如玉米1700~2000斤産量高,但穀子單價高,每斤收購價4.2元,是玉米的4倍。”林興輝説,一年下來90畝地賺了將近23萬元,算下來每畝平均收入達到2600元。
種子是SEE統一引進的張雜谷5號,技術由SEE提供有機生産操作規程,播種收穫都是機械化操作。種植的穀子多了,怎麼賣出去?SEE通過與企業合作,將“沙漠小米”推上電商平臺,加工成即食食品,探索一條可持續的生態保護鏈條。
看到節水穀子賺錢,銷路問題也解決了,村民們都打算跟著種。“估計今年春播,孟根塔拉嘎查穀子種植面積將超過1000畝。”林興輝自己也打算再流轉60畝地。
畝均節水400立方米,戶均增收500元,“沙漠小米”的探索,吸引了當地政府的關注和支持。阿拉善盟盟長馮玉臻告訴記者,阿拉善腰壩綠洲6萬畝耕地,如果有3萬畝種上以穀子為主的節水作物,將實現整個綠洲的地下水採補平衡。據悉,阿拉善盟將與SEE合作,今年共同推廣節水穀子5000畝,並爭取在未來3~5年將推廣面積擴大到2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