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産能嚴重過剩,市場需求下降,行業利潤偏低,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齊齊發力,讓化肥産業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專家表示,未來化肥産業應實施質量替代數量的發展戰略。高效肥料、專用肥、水溶肥等科技含量高的品類仍然短缺,可加快發展
肥料是農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我國肥料工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業體系,對於保障我國農業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産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來,化肥行業的日子並不好過,産能過剩,市場需求下降,行業利潤偏低,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制約了行業發展。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化肥總産能已達到13167萬噸,化肥産量達到8011.73萬噸,而我國化肥需求量僅為6610萬噸,生産過剩量在1401.73萬噸,過剩産能近一半。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高永峰告訴記者:“從氮肥情況來看,2013年我國氮肥産能5850萬噸,自給率達到110%;磷肥方面,2013年我國磷肥産能2350萬噸,自給率達117%。”
而據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核實,雖然國內有生産許可證的復混肥企業已由高峰時的4400多家下降到3400多家,但産能依然巨大,企業開工率普遍降低。
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複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陳宏坤告訴記者,“目前,全國複合肥企業約3500家,行業産能2億噸,實際産銷量5000萬噸至6000萬噸,開工率不足30%,這種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
産能過剩帶來的弊端是多重的。首先,將會使市場競爭趨於同質化,行業平局利潤整體下降。高永峰説,2013年,化學肥料製造業銷售利率為4.43%,其中,氮肥制行業2.31%,磷肥製造業2.46%,復混肥料製造業4.88%。其次,産能過剩會導致市場無序競爭嚴重。專家指出,目前,我國有法可依的行業管理標準仍然主要依賴於2000年出臺的《肥料登記管理辦法》,已經遠遠滯後於肥料行業的發展,肥料安全問題突顯。此外,企業經營誠信不足,有些肥料企業為擴大銷售和影響力,發佈誇大效果信息或虛假廣告,擾亂了國際市場,所以出現被反傾銷現象,損害了國家形象。
“未來化肥産業發展的重點應當是如何提高效率與利用率,而不是繼續大幅度提高施肥水平,我國肥料産業應實施質量替代數量的發展戰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趙秉強認為。
高永峰也認為,應迫使落後産能退出市場,優化、調整産品結構,以提高肥料利用率為主線,發展能增加肥效的相關肥料品種,例如,微生物肥、商品有機肥、土壤調理劑等。
專家指出,目前産能過剩停留在傳統大化肥的層面,而科技含量高的高效肥料、專用肥、水溶肥卻是短缺的。氮、磷、鉀傳統大化肥會成為新型肥料的原料産品,將提高肥料附加值和利用率,這既是農業生産發展的方向,也是解決傳統産能過剩的一種方式。
近年來,國家已經將很多高科技型肥料列為重點推廣項目,並以示範形式推廣到全國多個省份,基本覆蓋了中國糧食主産區以及主要的農作物産品。未來國家還將加大對高效環保肥料的推廣力度,這也是新型肥料發展的機遇。
對化肥企業來説,應利用好當前産能過剩所形成的倒逼機制,把握好國家的政策導向,增強自身競爭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速産品差異化發展,提升附加值。企業之間應加強創新合作,從競爭走向競合,共同穩定市場,以創新合作突破行業困局,而非互相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