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黃茶,富含氨基酸、葉黃素、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成份,與其它種類茶葉相比,名特優新稀兼備,色香味形效俱佳,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被稱為“綠茶中的黃金茶”。近年來,旺蒼縣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大力引進黃茶種植,通過採取“政府引導、業主帶動、科技支撐、品牌創建”模式,實現了黃茶産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目前全縣黃茶種植面積達1230畝,其中投産面積30畝,年産值近百萬元,市場銷售均價達1萬元/斤,且産品供不應求。以旺蒼黃茶為代表的廣元純黃茶、廣元黃茶已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審定,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廣元純黃茶還獲得第十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其綠色、有機生産和産品質量標準被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確定為四川區域性地方標準。
(一)政府主導,高效推動黃茶産業。政府主導是關鍵,堅持不懈是根本。近年來,旺蒼縣圍繞“鞏固提升綠茶産業,突破發展黃茶産業”的發展思路,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始終保持對黃茶産業的強勁推動力,促進旺蒼黃茶産業健康有序高效發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挂帥,分管常委、副縣長專門負責,相關部門具體推進,確保工作力量充實、保障有力;黃茶主産鄉鎮、村層層細化目標,逐級落實責任,構建了縣、鄉(鎮)、村(社)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推進體系。二是科學制定規劃。邀請川內外專家、教授實地踏勘、充分論證,現場指導黃茶産業發展及設施建設,圍繞做大、做強、做優黃茶産業目標,編制完成了《旺蒼縣2013年—2018年黃茶基地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黃茶産業發展規劃,保障了全縣黃茶産業的科學發展。三是強化督促檢查。定期召開黃茶專題工作會議,對全年黃茶産業發展工作進行集中安排部署。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經常性深入黃茶主産鄉鎮,現場聽取相關情況彙報,切實加強督促檢查,強力推進工作進度。
(二)廣泛宣傳,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宣傳是先導,環境是基礎。近年來,旺蒼縣大手筆、全方位、高強度地加強對外宣傳,努力提升旺蒼黃茶的知曉率和知名度,為黃茶産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以會議推介擴大影響。先後赴成都等地舉辦了黃茶專場推介會,邀請國內知名茶學專家和省市縣相關領導、茶商、新聞媒體蒞臨參會,廣元黃茶以其獨特的色、香、味、型,贏得了與會領導及嘉賓的一致認可,特別是中國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魯成銀研究員認為:因高緯度、富礦物質等因素造就了廣元黃茶“三黃透三綠”的品質特點,氨酚比0.51以上,是一個品質相當好的茶,長期飲用對人體健康具有諸多好處。二是以廣泛宣傳激發熱情。堅持把發展黃茶産業作為老百姓自己願意、主動參與的民心工程來抓,始終在尊重群眾意願、實現群眾利益的過程中推進工作。借助壩壩會、院落會、政務村務公開欄、農村遠程教育等宣傳途徑,對發展黃茶産業的目的、意義和發展規劃、要求進行了全面部署和廣泛宣傳,通過召開黃茶栽培培訓現場會,組織鄉鎮幹部、茶葉種植企業、茶葉種植合作社、茶葉種植能手到黃茶産業基地參觀學習,努力造大黃茶産業發展聲勢,不斷激發群眾發展黃茶産業的熱情和動力。三是以媒體宣傳優化環境。採取電視宣傳、城市LED、固定大型廣告、懸挂宣傳標語等多種方式,加大對黃茶産業的宣傳力度,做到電視上有“影”、廣播中有“聲”、報刊上有“文”、生活中有“形”。精心製作了《杯中黃金茶,品味米倉山》旺蒼黃茶專題宣傳片,通過在黃茶推介會等節會上持續播放,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旺蒼黃茶的認識和了解。主動邀請各級新聞媒體宣傳旺蒼黃茶,《農民日報》、《四川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對旺蒼黃茶産業進行了專題報道。特別是省委書記王東明,省委常委、農工委主任李昌平,市委書記馬華等省、市領導先後前往調研指導,並對旺蒼黃茶産業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
(三)夯實基地,努力擴大産業規模。基地是黃茶産業的“第一車間”,是推進黃茶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旺蒼縣始終把高標準基地建設作為黃茶産業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一是不斷加大投入。有效整合扶貧、財政、水利、交通、農業、畜牧、林業等涉農項目資金,充分發揮多元投入、捆綁使用的整合效應,積極推進田網、水網、路網、電網“四網”配套,著力提升黃茶示範區建設水平。截止目前,已先後投入各類項目資金4400余萬元,帶動各類民間資本投入1億余元,為黃茶産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二是擴大基地規模。積極建設與産業發展相適應,與生産規模相匹配,與區域佈局相協調,以集中育苗、工廠化育苗為重點的黃茶良種繁育基地,全縣計劃到2017年建成良種母本園300畝、良種苗圃150畝,每年出圃黃茶苗1500萬株以上(栽植面積3000畝)。同時,整合優勢資源,連片規劃建設,促進黃茶産業由點狀向帶狀、塊狀集聚發展,全縣計劃到2015年建成黃茶基地0.4萬畝,到2020年建成黃茶基地3萬畝。三是突出發展質量。嚴格黃茶種植技術要求,制定了黃茶基地管理制度,統一採購優質的名優特新無性係茶樹優良品種中黃1號,按照“有機、高産、優質、高效”建設要求,栽管並重,綜合集成有機茶生産的各項先進技術。通過施用堆肥、沼肥、間作綠肥等措施改良園區土壤,全面推廣物理(燈光誘殺、色板誘殺)、生物等措施防治茶樹病蟲害,確保茶葉的有機、綠色、生態。
(四)科技支撐,著力提升茶葉品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産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旺蒼縣不遺餘力引智聚才,強化科技投入,狠抓技術培訓,以科技引領黃茶産業提質升級。一是夯實科技服務體系。借助中國茶葉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力量,建立“縣校”、“校企”合作平臺,常年開展黃茶科研和技術服務。以農業服務站、農業科技推廣中心服務人員為基礎,形成了“科研院校—縣茶辦—鄉鎮農業服務站—村社茶技員—農戶明白人”的五級茶葉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二是實施科技培訓工程。加大黃茶重大技術標準的制訂和標準化生産技術培訓、推廣力度,採取集中培訓與分片培訓相結合、幹部培訓和農戶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和實際技能操作相結合、室內培訓與現場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先後舉行了一系列的茶園管護培訓、茶葉加工技術培訓活動,實現了社社都有“土專家”、家家都有“明白人”,黃茶種植、管護、加工技術得到全面普及。三是狠抓現場技術指導。堅持把技術指導的重點放在現場示範、具體實踐上,採取點面結合方式,實行專家包鄉鎮、技術人員包茶場責任制,派駐茶葉專業技術人員,從茶園的規劃、整地、放線、開溝到茶樹栽種、茶園管護、茶葉加工等進行全程跟蹤服務;茶葉專家定期深入茶場一線,開展現場巡迴指導,茶葉栽培、管護、加工技術逐年提高。
(五)創新機制,做大做優強勢品牌。優勢決定勝勢,品牌決定市場。近年來,旺蒼縣堅定不移實施黃茶品牌戰略,做大龍頭企業,創新經營模式,打響黃茶品牌,黃茶産業的經濟效益成倍放大。一是扶優做強龍頭。按照“抓大放小、扶優扶強”的原則,把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米倉山茶業集團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利用科技快繁育苗法率先在木門鎮培育打造了800畝黃茶基地,項目總投資達1500萬元,投産後將新增産值15億元,茶農戶均年增收可達1.75萬元,並能為當地群眾新創造110多個就業崗位。目前,米倉山茶業集團已創建成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單位、四川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省級示範企業、四川茶葉優秀企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産業化龍頭企業。二是創新經營模式。按照“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訂購合同”、“利潤返還”、“二次返利”、“土地入股”等多種分配方式,建立了公司、專業合作社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緊密聯絡”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解決了單個農戶單打獨鬥闖市場,生産規模不大、産品質量不高、帶動能力不強、信息流通不暢等問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明顯提升。三是做活做寬市場。品牌的提升,使旺蒼黃茶的市場空間不斷拓寬,加之由於品種和品質具有不可複製性,單斤售價過萬元,市場銷售前景十分看好。通過多次高規格的對外推介宣傳,旺蒼黃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已經成為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性大品牌。黃茶産業的大發展給旺蒼廣大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測算,到2020年,全縣可實現名優黃茶産量1200噸,年創産值突破12億元,黃茶産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並帶動運輸、包裝、旅遊等相關産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