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難捨自家奶牛 盼奶價儘快上揚

三農 四川農村日報 2015年01月15日 09:2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 廖晶瑩

  近期,河南等地頻頻傳出奶農“倒奶殺牛”的消息,讓記者對四川奶農生存現狀很關注。1月13日,記者在雅安市雨城區碧峰峽鎮採訪了養奶牛8年的奶農程朝雲,聽他述説當初養奶牛的原因,近期經營狀況,以及對未來的打算。

  回鄉

  養奶牛掙錢照顧一家老小

  今年48歲的奶農程朝雲是碧峰峽鎮廟後村一組村民。2006年以前,他是一個走南闖北的農民工,憑著一身手藝四海為家當木匠。

  “當時我在外面打工做木匠,一年下來能掙一萬多元。後來想著家裏兩個娃娃都還小,老人年紀也大了,就決定回家養奶牛。”程朝雲指著挨著住房、200多平方米的5間圈舍説,買牛、修圈舍,當時投資了十多萬元,不但花光了積蓄,還欠下了外債。

  程朝雲説,和打工相比,養奶牛的日子更加辛苦,“不但磨皮還要磨心”。早上4點過,他和妻子就要起床擠奶喂牛、打掃衛生、送奶,中午和晚上還要重復兩次,每次都要做兩個多小時。而上午和下午的間隙,他們要麼去自家地裏割草,要麼開著三輪車去其他農戶家買草、拉草,總之很難閒下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養牛第一年,家裏的8頭牛就為他們賺回了5萬元。“算下來比打工強多了。”憶起當年,程朝雲情不自禁地笑了,在他眼裏,既能養牛掙錢,又能照顧一家老小,便是理想生活。

  8年來,程朝雲家的奶牛數量從七八頭逐漸增加,在2013年達到20多頭的最高點。然而,由於行情不佳,2014年初他宰掉了一部分,目前存欄16頭,除去3頭小牛,其餘13頭都在擠奶期。

  低谷

  奶賤傷農

  加入專合社抱團取暖

  近期河南新鄉部分地區的單斤牛奶售價甚至跌破一元,一些奶農選擇倒奶殺牛,程朝雲有遇到類似情況嗎?

  “不要説1元,如果牛奶單斤價跌到1.6元,我就要殺牛了,因為多賣一天就多虧錢。不過我們還好,現在每天産鮮奶近300斤,協議價每斤2.1元—2.15元,收入大概600元,還不至於虧本。”在程朝雲的印象中,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牛奶的行情就越來越差。“2008年每斤牛奶賣3塊多,後來基本上隔段時間就要降一點,讓人心痛。”

  轉機出現在2013年,碧峰峽鎮上百戶奶農成立了奶牛專合社,和當地的一家農場合作,以比市場價略高的協議價收購牛奶。

  牛奶價格 “跌跌不休”,飼料成本卻是連年上漲。程朝雲掰著手指開始算賬:現在玉米、麥麩每斤1.5元,黃豆每斤將近3元,青草每斤超過0.1元,幹穀草0.6元一斤。光玉米、豆餅等做成的精飼料,一頭牛一天就要吃一二十斤,加上乾草、青草、獸藥等成本,一天要花掉400多元。“如果算上人工,那就根本沒得賺頭了。現在外出打工,工資最差都是100元一天,還不操心。”程朝雲説。

  心聲

  不忍殺牛

  只盼牛奶價格上揚

  話雖如此,程朝雲卻並不真的打算放棄奶牛外出打工。只要能按協議價賣奶,他就願意繼續做下去,“拖一段時間,看價格能不能漲回去。”

  對程朝雲這樣的奶農來説,宰牛,只是實在走投無路的下下之選。一般情況下,一頭奶牛,奶農是以1.4萬元至1.8萬元的價格買回來的,而殺牛賣肉,大概只能賣到六七千元,凈虧損上萬元。

  養牛8年,對家裏的奶牛,程朝雲心存感激。他説,雖然家裏房子還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磚瓦房,近幾年大件也只添了摩托三輪車,但是因為養奶牛,他已經給兒子存下了在城裏買房的首付。兒子程龍今年22歲,已經在他和妻子的陪伴下讀完初中、高中、大學,長大成人,而女兒也從兩歲的小孩子成長為10多歲的初中生。“這些都是外出打工掙錢比不了的。”

  程朝雲對奶牛的感情也相當深厚。在他家牛圈裏,年紀最大的牛已經8歲多,從2006年他入行起便一直跟著他。而家裏每一頭奶牛,程朝雲都能一眼就辨認出來,每頭牛的脾氣如何,要怎樣和它們互動,他也了然于胸。“奶牛都很聽話,喊它動一下它就動一下,喊它翻身就會翻身。每頭牛都有固定的位置,它平時運動後都會乖乖回到自己的位置,也不給人添亂。”程朝雲笑著説道。“去年殺牛,我是下了好久的決心才動手的。要説再殺牛,我是真的不忍心。現在大家這麼關注奶牛養殖和牛奶價格,也許再過一段時間,牛奶價格就上去了呢?”採訪最後,程朝雲喃喃説道。

  相關閱讀

  從2013年的奶荒到2014年的“奶剩”之間的轉變似乎突如其來,一夜之間奶價持續下跌,奶農虧損開始在各大主産區蔓延,甚至出現了個別的倒奶、殺牛事件。“此次奶剩的主要原因,還是進口奶量的大幅增加。”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説,各種進口超高溫滅菌常溫牛奶以每天1000噸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最終供過於求,損害奶農利益。

  此外專家還認為,國內原奶的高價是“奶剩”深層次的癥結所在。飼料、人工成本上漲;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等産業組織模式發展滯後;萬人規模場高投入高産出等,這些都是我國養殖業轉型路上的陣痛。 據新華社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