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本報訊 2014年,榮縣水産品産量達到12600噸,相當於全縣70萬人人均養魚18公斤,鯽魚、草魚、烏魚、武昌魚等品種的魚,已不再是稀罕物了。
“漁業豐收,不僅滿足了市場,豐富了市民餐桌,漁民也獲得了豐厚的收入。2014年,全縣漁業産值可實現2億多元,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榮縣水産漁政局負責人介紹説。
有7年養魚經驗的雙石鎮蔡家堰村村民陳澤民算了筆增收賬:養魚面積43畝,2014年初投放魚苗後,還沒下網打過一次魚,就等春節前一次性收網。塘裏的武昌魚、花鰱、白鰱、鯽魚至少有6至7萬斤,按現在的市場價,能賣40多萬元,如果春節前價格高點,有希望突破50萬元。
旭陽鎮觀音鋪村的王燕,是去年才開始養魚的新手,特地請來“教練”關照。她流轉的40多畝魚塘,裏面放養了武昌魚、鯽魚、鯉魚、花鰱、白鰱等。她的銷售方式是“姜太公釣魚”——坐等垂釣者上門垂釣。“賣了2萬多元,現在塘裏的魚還能值7萬多元,效益嘛,2015年才能體現出來。”王燕説。
樂德鎮磨子村的程清朝,有著8年多養魚經驗,多年苦心經營的30多畝池塘,著實讓他賺了一把。“春節前一次性收網賣後,估計有5萬來塊錢的利潤。春節後,就採取通威的‘三五六’養魚模式,這樣一畝的産量就可以達到5000斤。”程清朝謀劃著新年的養魚計劃。
為了利用水資源發展漁業産業,榮縣水産漁政局以協會為橋梁,市場為導向,引進名特優水産品養殖,2014年先後從湖北、重慶、眉山、廣東等地引進泥鰍、黃顙魚、斑點叉尾鮰、大口鯰、湘雲鯽、花白鰱等優良品種8000多萬尾,帶動水産養殖戶3000戶,推廣養殖面積25000畝。並依託項目,打造8處水産示範基地,培育了水産科技示範戶近100戶。
去年榮縣魚類養殖面積13.7萬多畝,水産品産量達到1.26萬噸。 (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