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農家故事□范傑潘光
在正陽縣大林鎮蔡莊村小李灣村,有一位年逾五旬的篾匠老漢叫李道富。他憑藉年輕時學到的竹編好手藝,依託自家翠竹園,帶領全家辦起了一個竹編作坊。
在20世紀80年代,李家的竹器只是偶爾編幾件拿到集市上賣點零花錢。曾被説成單幹副業,個人勞動所得需要上交,李道富的竹編致富夢也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進入21世紀,農村實行田地承包經營責任制後,農閒季節,李道富又操起篾匠手藝,義務為左鄰右舍編織日用竹具。
隨著農村改革的發展,塑料製品不斷衝擊竹器用品,有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生態環保型的竹編竹具,在農村依然佔有一席之地。有人要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商機。於是,李道富與妻子商定,不如發揮自己的篾匠手藝,利用庭院辦個竹編作坊,依靠自身手藝賺點錢。
在編織竹具中,李道富做到精益求精,質量為美。講究一看竹色,二講篾細,三要精做。
2010年,李道富參加了縣職業農民編織專業培訓班後,掌握了編織花籃、枕蓆、晾床、竹桌等技術,還買一台破篾機,以提高工作效率。從那以後,李道富把篾匠手藝傳授給鄉親們。把篾匠手藝傳承下一代,帶動全村30多名青年民兵成為竹編專業戶,他採取“竹園基地+竹編作坊+訂單戶”運作模式,先後採取以小麥換竹桌,以谷糧換晾床等靈活銷售辦法,價格公道,方便鄉親。每年賒銷大眾竹器具100多件,編好的菜籃,花笊籬、竹簍等十多種竹器具2000多個,成了附近農民的搶手貨。從2006年起,篾匠李道富足不出戶,每年均有可觀的竹編收入,成了遠近聞名的“竹編致富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