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耕耘白山松水間——吉林美麗城鎮建設紀實

三農 新華社 2015年01月05日 08:5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數百年前,一批批懷揣夢想的人越過柳條邊,一路闖到了關東的沃土,喚醒了一片靜悄悄的山水。一代代生息繁衍,風雪變換,原始落後的墾荒時代早已過去,取而代之的是高大林立的糧倉、窗明几淨的村莊、欣欣向榮的城鄉……

  今日的吉林迎來了真正崛起。美麗城鎮林立,生活在變、理念在變、面貌在變。勤勞質樸的吉林人正在勾畫出一幅美麗城鄉的壯美畫卷。

  遠去的青山綠水

  老輩人眼中的吉林大地,山青、水美、地肥。“抓一把黑土能攥出油”“插根筷子能發芽”形象地概括了當年這裡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的東北原生態。

  吉林省東部的長白山區素有“長白林海”之稱,是中國六大林區之一。長白山林區自建國初期以來,已經累計為國家提供木材2億立方米以上。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是對吉林獨特的恩賜。吉林省的糧食單産、糧食人均佔有量、糧食商品率、糧食調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國前列,素有“黃金玉米帶”和“大豆之鄉”的美譽。

  時光飛逝,吉林省的生態環境在過度的索取過程中逐漸發生了變化:採伐量大大超過生長量,東部山區的原始森林面積急劇縮小,十多個森工局在深山老林裏伐木丁丁,也逐漸形成了分佈在山林內部的一個個村鎮:中部地區作為糧食主産區,出現了黑土層越來越薄、化肥越用越多、土地板結現象;西部地區從水沛草長退化到“風沙乾旱鹼”肆虐,當地流傳的一首民謠“一進洮南府,先吃二兩土。白天吃不夠,晚上還得補”就是真實寫照。

  建國以來,吉林在石化、汽車、鋼鐵等工業領域為國家發展源源不斷地作著貢獻,工業基地的地位舉足輕重。而在吉林廣闊的農村和城鎮,先生産後生活,創業之初的痕跡隨處可見。

  “原先是先生産、後生活,多數職工住宅是半永久式土木結構住房和磚木結構住房。隨著時間的推移,40%以上的住宅變成了危房,形成了大面積的棚戶區,林業職工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越來越差。”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柏廣新説。

  隨著“入世”,曾經輝煌過的吉林農業面臨著一大堆難題:農産品大量積壓,市場地盤收縮,農民增收緩慢,經濟效益難以提高;老廠礦風光不再,棚戶區裏難題一大堆,城市面貌改變乏力,城鎮化率止步不前。

  吉林咋整?城鎮建設尋路何方?

  黑土地重現生機

  痛定思痛,吉林決定給自己開幾副“藥方”。

  2005年,省委、省政府決定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縮小城鄉差距。2013年,吉林省提出特色城鎮化建設,啟動實施22個示範城鎮建設,突出發展中小城市、小城鎮。

  冬季的東北天黑得早。下午5點,吉林省鎮賚縣架其村82盞太陽能路燈逐漸亮起來,照亮了剛剛拓寬的新街路和藝術柵欄。“到處亮亮堂堂的,心裏也敞亮多了。”村民孫世軍説。而幾年前,架其村還是雞鴨滿地跑、牲畜滿屯竄、垃圾隨意放的景象。

  架其村正是吉林省萬村千鄉面貌轉變的其中之一。吉林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重點民生工程,全省各地深入實施新農村建設“千村示範、萬村提升”工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農村人畜分離、安全飲水和綠化美化村屯等活動,農村環境有所改善,部分村屯已經達到了環境整潔、優美宜居的標準。

  “藥方”見效了,發展活力悄悄注入了白山松水。

  吉林省近年來通過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科技推廣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民走向富裕;以産業發展為突破口和著力點,通過合理佈局與科學規劃,釋放産業發展活力,帶動城鎮化建設,促進人口的城鎮化發展。

  在吉林省的新型城鎮化規劃中,注重老工業基地的産業振興,突出産業優先。而産業發展,正是吉林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素有“吉林小江南”美譽的吉林省集安市,“大旅遊”成了城鎮化的催化劑,全市已發展鄉村民宿800余家,餐飲服務單位700余家,旅遊從業人員達到1.2萬人,帶動就業5萬人以上。很多農民實現了“就地城鎮化”。

  發展不能忘本。不破壞生態環境,不割裂文化傳承,不違背經濟規律,不影響社會和諧。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曾指出,推進城鎮化首要是讓農民真正受益、感到滿意。重點是推進中小城市、有特色的城鎮的建設;特別是生態城鎮化方面,既要合理進行産業和城市空間佈局,又要體現低碳和生態宜居的要求。

  行走在美麗之路

  “小富即安”是很多東北人的經典自嘲。“三個月種田,三個月幹閒;三個月耍錢(賭博),三個月過年。”這是過去東北老一代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賺點小錢夠生活,何必再受苦和累?

  長期以來,電視、酒桌、麻將,是不少東北人冬閒時雷打不動的“老三樣兒”。東北農村冬天習慣“貓冬”,發展的思想也似乎被凍僵了。

  在今天的吉林人心裏,這些過了氣的老思想沒有了立足之地。

  站在綠油油的田地裏,通榆縣烏蘭花鎮種植大戶劉文波異常興奮。因為不久前,他和“電商”簽訂了合同,他種植的農産品全部被納入“原産地直銷”計劃。不但保證了價格,而且秋天由“電商”直接收購,自己再也不愁賣了。

  近年來,吉林省加強了對農民的培訓,實現農民從身份向職業的轉變。通榆縣縣長楊曉峰告訴記者:“今後將重點打造一鄉一品,形成千村萬店,結合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幫助農民融資,讓更多的農村合作社、種養殖大戶及農民開網店,在網上銷售農産品。”

  曾經閉塞守舊的吉林農民正在張開懷抱擁抱互聯網,擁抱未來,“人的城鎮化”從空口號變成了看得見的幸福,成了吉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助推器。

  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朝鮮族聚居地、薩滿文化傳承地、高端製造業聚集地、旅遊觀光目的地……這既是吉林省手裏握著的“特色牌”,更是吉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著力點。

  省委副書記、省長蔣超良表示,吉林省在推進城鎮化的各縣(市)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調整和完善縣域發展各類規劃,體現各自優勢和特色,努力實現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

  走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美麗之路,吉林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根據全省人口佈局、城鎮佈局和産業佈局的發展趨勢,力爭到2020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60%,全省城鎮化格局更加優化,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城鎮化發展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阻礙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

  如今,吉林全省正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現代化美麗縣城建設的全過程,走集約、智慧、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著力提升縣城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美好家園。

  美麗城鎮圖景初顯,大美吉林就在眼前。

  (新華社長春12月30日新媒體專電)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