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賬本。臨近年終,辛苦忙碌了一整年的農民朋友們,也開始坐下來細細算一算自己這一年的收入和支出,盤點這一年全家的喜與憂、好與壞。
與往年相比,2014年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力度更大,農民們在享受這些惠農政策的同時,也在更加用心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活。平凡日子裏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哪一樣不需要操心?糧食好不好賣?看病能不能報銷?孩子們能不能享受到跟城裏一樣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些都是農民們關心的問題,也是他們生活中的大事。
生活總在繼續。盤點過去一年的收支,為的是來年能有更大的收穫。本期,讓我們的農民朋友們曬一曬自己的“2014賬單”。
張水仙:雞崽一齣欄心裏可美哩
黃穎劉智峰
48歲的張水仙是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史口鎮大宋村村民。2013年年底,張水仙決定嘗試規模化養雞。土地流轉費9500元,養殖大棚、圍墻等基建費6萬多元……張水仙共投入了20萬元,終於建起了自己的養殖場。
“養殖這麼多,銷路怎麼樣?”“這個都不用自己擔心,山東華譽集團有限公司給咱們免費提供雞苗、飼料和防疫疫苗。我只管把它們養肥了,出欄的時 候公司直接派車輛來拉,省心著呢。而且不用擔心價格問題,保底價最低2元,當然若是市場價格高了,咱的收入也會水漲船高呢!”張水仙説。
張水仙的丈夫張立新原本在村企業上班,月工資4000元,悠閒自在。今年在她軟磨硬泡下被迫從原單位“下崗”回家當起了“雞司令”,白天圍著雞轉,晚上還要定時起來一次。張立新説:“累點到不怕啥,看著一茬一茬的雞崽兒出欄,咱心裏美著哩。”
“全家一共四口人,大閨女今年剛參加工作,兒子還在鎮上讀初三,家庭開銷也不大,一年三四萬元就夠了。公婆身體也都硬朗,平日裏有個感冒發燒 的,合作醫療也夠用。”張水仙説,目前,主要是建設前期的一次性投資比較大,再加上聘用了一名員工年薪3萬元,不過這些都熬過來了。“家裏還有兩輛混凝土 攪拌車,一年能收入20萬元。還種著七畝地,一年能落下個萬兒八千。不過,我現在全部的心思,都在這雞苗身上。”話音剛落,房間裏傳出了張水仙爽朗的笑 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