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吉林大安市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

三農 農民日報 2014年12月26日 09:1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大安市土地流轉形式多樣,主要有出租、入股、互換、轉讓、轉包等多種形式,主要以出租、轉包為主。出租、轉包就是承包者將土地的使用權以不超過剩餘承包年限轉包給他人,自己仍保留承包權,雙方簽訂契約,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轉包運作簡便,主要特點是:從轉包主體看,多數是外出打工戶、舉家搬遷戶、人口自然減少戶等;從轉讓範圍看,一般限于本村農戶和親屬、朋友。

  流轉主體主要有四種模式:一是大安市內外企業。北京華清農業開發公司在四棵樹鄉建設村承包大安灌區整理土地2.3萬畝,用於水田開發,2014年種植水稻1萬畝。安廣先達食品從向前村農戶手中流轉土地3000畝,作為“生産車間”種植粘玉米,並將粘玉米進行加工銷售。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安廣鎮永富村民意專業合作社組織動員有意願的群眾拿出土地入股或進行土地流轉,交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做到了“統一耕種,統一農資,統一管理,統一收穫,統一銷售”,為大安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探索了一條新路。三是家庭農場。豐收鎮新富村農民寇金友承包土地2250畝,建成了一個集種植、科技服務、農産品營銷于一體的現代家庭農場,年生玉米約300萬斤。四是種植大戶。各個鄉鎮出現了很多種植面積75-300畝土地的種植大戶。聯合鄉曙光村農民李春國經營土地120畝,2013年生産糧食18萬斤,實現産值17.4萬元,純收入達到9.5萬元。

  土地流轉釋放了多贏效應。一是提高了土地收益。土地在流轉到龍頭企業、經濟組織或種植大戶手中後,由於土地的規模化經營程度、現代化耕種水平得以提高,而生産成本可降低30%左右,大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産出效益。二是增加了農民收入。土地流轉後,農民不付成本、不擔風險,平均每公頃旱田年可獲取租金6000元左右,每公頃水田年可獲取租金8000元左右,外出務工或從事其他經營每人每年大約可獲得2萬元以上的收入,較經營土地而言,年可提高收入1.7萬元以上。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