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福建龍岩市林下經濟發展成燎原之勢

三農 閩西新聞網 2014年12月25日 11:4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今年市場還不錯,明年準備種100畝。”昨日,剛從外地考察聯絡竹蓀菌種回來不久的廖志勇説,“菌種要選優質的,現在訂好,春節過後就要種下。”

  35歲的廖志勇是新羅區江山鎮山塘村村民。所在村禁養豬後,今年他轉行在自家竹林下試種了5畝竹蓀,投入5萬元,采收了600公斤鮮品,每公斤賣100元,收入6萬元。“鮮品不愁賣,幹品更好賣,明年想多種一些,增加一點收入。”

  如今,像廖志勇這樣從綠樹叢下淘“黃金”的經營戶,我市已發展到了11.84萬戶。林下經濟構築了一條奇妙的“生態鏈”,鋪就了一條致富新路。

  致富不砍樹,林下經濟年産值可望破百億

  樹榦上綁著一塊塊方形小木皮,一簇簇鮮嫩的綠條從木皮上方長出垂下,酷似一盆盆吊蘭。走進連城文亨星光農場,依附在樹上生長的鐵皮石斛格外引人注目。

  農場負責人黃水生介紹,野生鐵皮石斛是珍稀藥用植物,對環境條件要求苛刻,自然繁殖率低。農場內茂密的森林給了他啟發:可以模擬懸崖野生環境,將喜陰的鐵皮石斛綁在樹榦上生長。於是,“倣野生種植”應運而生。

  “將組培的石斛幼苗嫁接寄生在樹榦上,讓它吸收雨露自然生長,不用化肥農藥,三四個月後,就能在樹上紮根抽苗。”黃水生説,這種生長成效要比溫室種養的好得多,既合理利用了森林資源,又提高了石斛産出率。

  該農場種植鐵皮石斛1100多畝,成為全省最大的“倣野生種植”基地,今年被省技術監督部門評為全省鐵皮石斛林下種植標準化示範區。經過兩年生長,目前樹上的鐵皮石斛已開始産出,“等到批量産出,每畝年産值約有2萬元。”

  從林下挖出“黃金”的不僅有種植業,還有養殖業、旅遊業等。

  近日,南平客戶向上杭古田蘇家坡村的雷遊松訂購了數百斤棘胸蛙,每斤130元。2008年,雷遊松租了山場,用山泉水養殖棘胸蛙,如今已發展到了10多萬隻的規模,之後他又在市內外建了多個養殖基地,年産值可達1000多萬元。“林下養殖疫病少,品質好,銷路廣,這個行業不錯。”雷遊松坦言。

  林改後,在全市2177萬畝森林的蔭蔽下,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産品採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為主要類型的林下經濟,在閩西大地以星火燎原之勢蓬勃發展,並不斷創新形成了林油、林藥、林菌、林禽、林畜、林蜂、林馴、林旅等10多種發展模式。

  今年1—11月,全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810.83萬畝,實現産值96.23億元。“到年底可望突破百億元,比去年翻一番。”市林業局開發辦負責人説。

  林下有洞天,政府真金白銀扶持做大做強

  林下經濟,被譽為生態型“黃金”産業,不僅成為我市林業發展中的一個新詞彙,更是協調長期與短期矛盾、生態與經濟關係的一篇大文章。

  這篇大文章在我市已有了良好的開頭和佈局,其背後是政府的強力引導扶持:我市將發展林下經濟列入2014—2015年 “五大行動計劃”,以及現代農業發展績效考核內容,並將林下經濟培訓列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上月,市政府出臺《關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2015—2017年,市財政每年安排以獎代補資金500萬元支持林下經濟發展。

  各地各部門也競相扶持:市林業局今年安排100萬元扶持林下經濟發展;武平縣從2013年起連續三年每年安排60萬元專項資金對林下經濟予以補助;上杭縣從今年起每年培育50戶家庭農場,每戶補助3萬元;新羅區今年對家庭林場或專業合作社給予5—10萬元扶持。多縣推行林權證直接抵押貸款,並將林下經濟納入林權抵押物範圍,緩解林下經濟發展資金緊缺問題……這一切,讓我市生態型“黃金”産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目前我市7個縣(市、區)均被列為全省林下經濟示範項目縣,其中武平縣被評為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選擇了20個項目作為縣級示範項目。市林業局今年開始扶持培育12個項目作為市級示範基地。我市大力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産業發展模式,林下經濟發展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全市林下經濟合作組織達到557個。

  品牌打造方面,我市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産品,初步形成了“新羅野山薯、永定巴戟天、上杭黃梔子、武平金線蓮、長汀姜黃、連城鐵皮石斛、漳平金花茶”的林下種植區域特色。林下經濟産品連城冠豸山鐵皮石斛、武平金線蓮獲“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稱號,長汀河田雞榮獲“2013年中國最具成長力商標”。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