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福建長汀:生態保護下的養雞致富路

三農 中國新聞網 2014年12月25日 11:4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圖為28年養雞經驗的藍曉紅是河田家喻戶曉的養雞能手。

  “這裡幾乎家家都養河田雞,你看田裏跑的就是,隨處可見。”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副鎮長曹廣能指著正在田裏覓食的河田雞,教我們辨認。

  河田鎮是“世界五大名雞”之一的河田雞的原産地,而河田鎮曾是全國水土流失的重災區。

  從198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將長汀列為治理水土流失的試點開始,幾代長汀人與百萬畝荒山作戰,創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成為中國水土流失治理的典範。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講的“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這句話,成為長汀河田開闢生態農業致富路的真實寫照。

  1998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題詞“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農業”。曹廣能介紹説,長汀的河田雞資源産業化開發在全縣鋪開也正是上世紀90年代。

  在河田,生態農業河田雞養殖經驗由來已久。俗話説,“沒吃河田雞,不算到長汀。”據民間傳説,早在唐開元年間,河田雞就被選送到長安,列為鬥雞之一,明朝時期被譽為鬥雞之雄。

  近現代以來,河田雞多次在農産品博覽會中獲得金獎,是《中國家禽品種志》收錄的全國8個肉雞地方品種之一,也是福建省被收入的唯一雞種,擁有“福建省名牌農産品”等多項殊榮。

  近年來,趨於完善、規範的生態農業建設使得河田雞養殖規模化、産業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據了解,目前,全鎮年出欄河田雞150萬羽,存欄60萬羽;當地民眾養殖河田雞規模大小不等,其中存欄2000羽以上的養殖場有26家,存欄200羽以上的養殖戶也達到了330戶。

  河田雞養殖成為了當地農業産業發展的主導産業之一,河田人也走上了從養雞過年到養雞致富的小康之路。

  已有28年養雞經驗的藍曉紅是河田家喻戶曉的養雞能手。2006年,藍曉紅承包了300畝的荒山開辦起蘭秀種雞場用以養殖河田雞,發展立體生態農業,經過八年時間的努力,現已形成了年孵化供種能力70萬羽、成雞供應量10萬羽的規模,是目前河田最大的河田雞養殖場。

  “今年銷售前景很好,快過年了,訂單又更多。”就在前兩日,種雞場剛剛賣出了4000隻雞苗,藍曉紅高興地説,“每年最發愁的事是不夠賣,根本供不應求。”

  “我希望把雞場建成花園式雞場。”藍曉紅將承包前的場址照片給我們看,照片上未開發的養殖場山頭裸露,支離破碎,雜草叢生,與廢墟無異,絲毫無法將眼前滿山蒼翠、生機勃勃的養殖場與過去的荒涼作聯想。

  距離藍曉紅居住的洋樓百米開外就是雞舍,放眼看去都是綠色覆蓋的山頭。藍曉紅告訴我們,幾年來,自己與政府共同出資種樹,點滴積累下,近1000畝的區域內已種植了7000株桂花、1000株紅豆杉、300株羅漢松、500株紅葉石楠,還種植了5畝優質牧草作為雞飼料。

  藍曉紅説,“還有香樟、毛竹等樹種,環境好了,雞自然也健康,品質更好。”

  “一人富了不算富”,為了帶領河田鄉親脫貧致富,傳授河田雞養殖技術,藍曉紅組織創辦了長汀縣香草家禽養殖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現合作社共有社員115人,每年存利潤達到50多萬元。

  藍曉紅表示,未來將拓寬河田雞養殖途徑,增加果園套養等生態養殖形式,努力踐行既保住“綠水青山”,又爭取“金山銀山”。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