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編者按:
又到一年歲末時。
農業機械化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力量。2014年,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60%;國家對農機購置補貼達到歷史性的新高;農業新技術、新裝備廣泛應用於生産;農民對生産模式進行新的探求,各地根據自己需求探索出多種不同形式的農業生産模式;農業機械和生産薄弱環節裝備購銷兩旺,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NO.1
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60%
從近日召開的全國農村工作會上獲悉,2014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60%,預計可達61%以上,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全國農業機械化沿著“全面、全程、高質、高效”的軌道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裝備支撐。
近年來,糧食生産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如玉米機收等重點薄弱環節機械化加快了推進步伐。農機合作社等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快速興起,重要農時農機化生産,例如訂單作業、耕種收一條龍作業服務模式被農民廣為接受。水稻機械化種植、收穫水平分別超過38%、81%,其中早稻機收率74.8%,同比提高近5個百分點,有效克服了持續陰雨天氣給湖南等省“雙搶”生産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通過政策帶動、示範引導、完善技術服務等措施,推進玉米收穫機械化,全國玉米機收面積超過3.2億畝,較上年新增4500萬畝,機收水平超過56%。
NO.2
2014年全國完成農機深松整地達1.5億畝
農業部為發揮深松整地對增産的促進作用,今年啟動1億畝試點。由於上下一致高度重視,部署安排及時,政策扶持力度大,有力推動了各地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順利實施,今年共完成農機深松整地1.5億畝,較好地完成了2014年目標任務。
我國適宜深松的耕地約7.2億畝,其中東北、華北及黃淮海地區約佔80%。深松時間主要集中在春播前和秋收後兩個時間段,秋季深松面積約佔全年的三分之二。截至目前,完成秋季深松整地1.07億畝,加上春季深松整地4171萬畝,全年累計完成作業面積1.49億畝,超額完成1億畝的目標任務。東北、華北及黃淮海地區作為深松整地作業的主戰場,今年共完成1.196億畝,其中黑龍江省(含農墾)5912萬畝,約佔全省旱地面積的三分之一。
國家將深松機具列為農機購置補貼的重點,優先滿足農民購買大型拖拉機、深松機具的需求。截至11月15日,今年全國投入中央補貼資金6132萬元,新增深松機、聯合整地機17642台(套)。
NO.3
農業部和中國農業銀行合作試水農機租賃
目前,農民對大中型、多功能、高性能的農機需求越來越大,但是購買能力較弱,制約了農機現代化發展。今年,農業部與中國農業銀行合作,試水通過市場手段和政府引導創新金融服務方式解決農民購機融資難題。
通過租賃方式解決“貸款難”,通過農機購置補貼加貼息緩解“貸款貴”,金融機構認可、農民歡迎,政府解了難題,是一種具有普適性推廣價值的農機金融扶持模式。它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小錢撬大錢”的作用,政府部門推進了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機供應商和經銷商促進農機具銷售;承租人減輕資金壓力,降低抵押質押門檻;基層農行也拓展“三農”業務發展。
“租賃方式比抵押貸款手續方便,一個月就可拿到機器,以前貸款半年也下不來。以前合作社購買了一台325萬元的採棉機,4年期貸款光利息就要50多萬元。今年還是這三四百萬元錢,一下可租賃7台採棉機,既享受補貼,國家又可貼息,一台就省了90多萬元。過去合作社購機只能是想方設法籌資買一台,現在一下就可以建起個作業服務隊。”合作社負責人説。
NO.4
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237.5億元
2014年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237.5億元,同比增加20億元。農業部、財政部進一步推進補貼制度改革創新,全面推行了“全價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全國有21個省份選擇部分急需機具實行敞開補貼。全國購機補貼受益農戶超過400萬個,補貼農機(具)超過540萬台套,有力促進了農機裝備能力提升和農機工業發展。
NO.5
大馬力拖拉機、糧食生産急需機械銷量上升
今年,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預計達572萬台,同比增長8.6%,增幅有擴大趨勢。糧食生産急需的水稻插秧機、玉米聯合收穫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保有量預計分別達66.5萬台、34.3萬台,同比分別增長9.7%、20.1%。
今年,插秧機、稻麥收割機市場産銷兩旺。據統計,全國共投入中央財政資金30億元,補貼購置插秧機4.5萬台、稻麥聯合收穫機10.3萬台。在玉米收穫機方面,各地也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扶持拉動作用,對農民購買玉米收穫機械給予重點傾斜。截至11月15日,中央財政用於補貼購置玉米收穫機的資金30.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億元,地方財政投入補貼購置玉米收穫機的資金7324萬元。
NO.6
《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十週年
2004年11月1日,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史上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正式實施,對於中國農民和中國農業來説意義非凡。
《農機化促進法》是我國首部專門關於農業機械化的法律,其頒布實施標誌著我國農業機械化進入了依法促進的新階段。《農機化促進法》是鼓勵、扶持農民和農業生産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法律,明確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方向及實現路徑,確立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本制度,強化了現階段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保障措施。10年法律實施的實踐證明,《農機化促進法》在規範、引導和促進、保障農機化發展方面作用巨大,開啟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黃金十年”。
今年,在紀念該法頒布10週年之際,農業部和有關部門組織召開多個座談會,探討其現時意義和歷史意義。農民日報也以《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道路》、《一個光明燦爛的田野夢想》為題,集中對該法出臺、實施及未來發展進行了全景式的回顧和展望。
NO.7
“仁發農機合作社”模式備受關注
2011年,黑龍江省克山縣仁發合作社開始大規模流轉土地,實行規模化經營。當年合作社盈餘1342萬元,2012年合作社純收入達到2768萬元,2013年純收入達5328萬元。連續三年收入翻倍,創造出“仁發模式”,引發農機合作發展的思考。
2011年仁發農機合作社以高於市場價100元即每畝35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先把規模做大,高於市場價,然後通過統購生産資料、機械化耕作降低種植成本,通過應用“大壟技術”和現代化農機提高糧食産量。今年合作社社員已增加到2436戶,入社土地超過5萬畝。以前求著農民入社,現在農民主動找上門,而且取消了預付流轉金或保底金,所有社員風險和利益共擔。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學院院長孔祥智認為,仁發合作社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機合作社,它具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糧食種植合作社的特點,是一個綜合經營的合作社。
黑龍江省農委主任王忠林談到“仁發模式”時説,越是考慮到合作社成員的共同廣泛的利益,每名成員的收益越高;越是堅持公積金量化到個人賬戶,社員越願意提取公積金;越是尊重社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合作社發展就越規範。
NO.8
江蘇省農業機械化進入高級發展階段
11月8日,在有關部門組織的“江蘇省農業機械化水平評價專家論證會”上,論證委員會根據農業行業標準對江蘇省農業相關數據進行審核後認為,2013年江蘇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高於70%,糧食生産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農業勞動力佔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已低於20%,江蘇省農業機械化開始進入高級發展階段。
論證委員會認為,開展省級農業機械化水平評價論證尚屬首次。江蘇探索形成的糧食生産和生態安全協同推進的可持續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對全國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具有示範和借鑒意義。
NO.9
中聯重科、弘毅投資並購奇瑞重工
8月20日,中聯重科、弘毅投資與奇瑞重工在北京共同宣佈,中聯重科以20.88億元收購奇瑞重工佔總股本60%的18億股股份,弘毅投資則以6.96億元取得奇瑞重工6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20%,就此完成強強聯合的戰略性並購,這標誌著中聯重科拓展農業機械業務板塊的戰略正式落地。
NO.10
首屆中國農機手大賽舉行
由農民日報社、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民手機報聯合主辦,五徵集團冠名,天津勇猛、山東大華協辦的“2014中國農機手大賽”于11月19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落下帷幕。此次舉辦的中國農機手大賽在國內尚屬首次。
活動為彰顯全國農機手在“三農”事業上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以榜樣的力量感召社會,引導全社會關注4000萬農機手這個群體,讓農機手成為令人自豪、令人尊敬的職業,推動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它為農機手搭建起溝通交流的平臺,有利於職業農機手群體技能和素質提高,有利於為我國農業發展輸送更多優秀人才。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訓練、技術比武和技能競賽,“強隊伍、提素質、增技能”,在全國打造一支技術水平高、操作能力強的優秀農機手隊伍。
活動得到農業部農機化司、農機鑒定總站等部門和山東、天津、湖北、吉林、內蒙古、新疆等農機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活動歷時一年謀劃,啟動程序8個月,從8月17日山東東部分區賽開始,歷經3個多月的8場分區聯賽和總決賽,最終産生前100強,新疆選手安剛奪得“2014中國農機手大賽”的“中國機王”。
文字統籌::本報記者本報記者王東生王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