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海南孕育的小型西瓜受到市民青睞

三農 京郊日報 2014年12月24日 12:5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海南孕育的小型西瓜在龐各莊受到市民青睞。

  在北京吃西瓜,很多人就認大興龐各莊的瓜。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美味的龐各莊西瓜被種到咱京郊的田地裏之前,它們的種子大多要遠赴海南,在那裏孕育而生。到底一顆小小的瓜種在遙遠的祖國南端要經歷怎樣的一番孕育?這背後,蘊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瓜種三亞育

  秋冬季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郊區的南濱農場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忙碌的時候。由於地處熱帶,三亞有著“天然溫室”美譽,更被來自全國各地的育種人看作冬季育種的“天堂”。

  趕在這個最忙碌的季節,記者造訪了位於南濱農場內的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南繁基地,對瓜種南育一探究竟。

  10月初已經來到基地育種的市農技推廣站育種室農藝師穆生奇接待了記者。此時,田裏的西瓜正處於膨大期,個個長成半大模樣。“再過個十來天,等西瓜完全成熟,就可以摳籽了。” 穆生奇説。

  “咱們的西瓜種子是通過兩種西瓜雜交培育而成的。”在一壟一壟田間,穆生奇指著兩種“相貌”各異的西瓜介紹説,“長圓形的是瓜種的‘父親’,圓形的是‘母親’。兩種瓜雜交後,‘母親瓜’的種子能結合‘父母’雙方的優點。而這個種子,就是咱們現在主推的瓜種——‘傳祺2號’。”

  而10天前,是西瓜的授粉期,這是穆生奇以及基地工作人員最辛苦忙碌的時候,也是西瓜育種的關鍵。“你要是那段時間來,一準兒找不到我。”授粉期間,穆生奇會戴上草帽,一身農民裝束,整天整天地紮在瓜田裏。

  “為了能獲得純度高的瓜種,授粉可是個精細活兒。要把母本的雄花一個個去掉,並給授粉後的每個小瓜蛋套上一個小紙帽,防止它再接觸別的花粉。此外,父本的雄花都要用防蟲網罩住,防止蜜蜂授粉。”穆生奇攤開手掌,笑著説,“我們的手也要經常用酒精棉消毒,防止粘連別的花粉。咱是當‘月老’的,不能把線給牽錯了。”

  在授粉完成後,每個小瓜蛋的藤蔓上都會挂上一個彩色的小環。“這相當於給每個小瓜起了個名字,方便我們在西瓜成熟後選取最好的來制種。”穆生奇説。

  育種苦與樂

  雖説身在育種“天堂”,可其實對於身在海南的育種人來説,這個“天堂”並不像外人看起來那麼美好。

  沒有黃金海灘、湛藍海水、成片椰林……位於三亞市郊的南濱農場有的只是一片一片綠油油的田地。“很多人覺得我們在這裡育種很愜意,其實我們來了,就是一頭扎進農場,休閒、度假、海景、海鮮都跟我們沒啥關係。”市農技推廣站育種室主任王海波這段時間正埋頭在基地的玉米田裏授粉,臉被曬得黝黑,活脫兒一個當地農民的模樣。

  不僅跟休閒度假不搭邊,育種工作還隱藏著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艱辛和危險。由於地處郊區,基地不時會有“不速之客”造訪。“就在幾天前,基地的工人逮到兩條水管粗的眼鏡蛇,挺危險的。”王海波説,“在這兒,眼鏡蛇幾乎年年都能碰見,剛開始也害怕,後來就慢慢習慣了。”

  相比眼鏡蛇,穆生奇説自己反而更怕颱風,因為颱風一來,就可能會徹底摧毀這一季的育種成果。“去年,第一批西瓜剛種上,就趕上了颱風,地裏的西瓜全毀了。”刮颱風時,第二批西瓜正處於育苗階段。為了保住這些西瓜苗,穆生奇叫上一個工人,三次頂著肆虐的颱風出去給正在育苗盤裏的西瓜苗加蓋防風網。“你沒在刮颱風時出去過吧?那不光是風大,還有捲起來的飛沙走石,全都往你臉上打。”但為了西瓜苗,穆生奇拼了。“最後,西瓜苗總算是保護下來了,種上後成果率達到96%以上。”

  雖説工作中艱辛的事情不少,可育種人卻樂在其中。不忙的午後,王海波、穆生奇等育種專家有時也會坐在基地二層小樓的平臺上,沏上一壺清茶,邊喝邊眺望成片的田地。在他們眼裏,育種的田地就是最美的風景。為了一顆顆小種子,儘管他們不遠幾千里來到海南三亞,在田裏埋頭苦幹,但小種子在農民那裏産生的大價值卻足夠讓他們充滿成就感。

  瓜種“進化”論

  當一顆顆“傳祺2號”西瓜種子正在海南孕育而生的時候,大興區龐各莊鎮世同瓜園的園主張世同也正在期盼著這些小種子能夠早日回到京郊。“今年我首次試種了‘傳祺2號’,獲得了很好的效益。”張世同説,“這個品種特別適合市民採摘,它果肉脆、甜度高、形狀橢圓、個頭適中。對於種植者來説,它的皮韌度更好,能夠保持7至10天不裂瓜,延長了採摘期;同時它還是可以種植二茬瓜的品種,相比同類小西瓜産量提升很多,畝效益更好。”今年,張世同種植的“傳祺2號”西瓜畝效益達到3萬元以上,這讓他對這個品種格外喜愛。

  “傳祺2號”的優勢和特徵顯示了市農技推廣站近年來選育西瓜品種的一個主要方向,那就是培育適合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設施精品小型西瓜。“市農技推廣站對西瓜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可以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在這20多年時間裏,他們對於西瓜新品種的選育也在隨著首都市民的需求而‘進化’。”王海波告訴記者,“隨著首都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現在,市場需要的是‘可食、可賞、可摘’的西瓜新品種。”作為市農技推廣站的第三代西瓜育種人,穆生奇和整個育種團隊開展了“多樣性”及“採摘型”系列新品種選育研究,選育並成功推廣了“紅小帥”系列、“黃小帥”系列等適合盒裝的小型西瓜以及“超越夢想”系列、“傳祺”系列等適合採摘的小型西瓜等。“這些品種的栽培面積一度佔到京郊小西瓜總面積的一半左右。”穆生奇自豪地説。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