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福建建寧:蓮農邱國盛的“生意經”

三農 福建日報 2014年12月24日 13:0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2月12日,邱國盛又賣出50公斤幹蓮,老規矩,每公斤價格比市場價貴10元。

  邱國盛是建寧縣均口鎮修竹村蓮農,今年種蓮4畝,收入超2萬元。他的蓮子都在家門口賣給散客,價格比市場價高,但供不應求。

  為何這麼好賣?“因為我背靠修竹荷苑,實行標準化種植,蓮子品質好!”邱國盛一句話點明緣由。

  標準化種出好品質

  邱國盛今年53歲,以前種蓮不講究方法,加上品種退化,導致種蓮成本高、産量低、品質差。“畝産越來越低,效益越來越差,種蓮收入還不如種水稻。”他一度想過放棄。

  像邱國盛這種情況,當時在全縣還有很多。“一個原因是品种老化,另一個原因是種植技術不過關。”建寧縣蓮科所高級農藝師羅銀華説,為解決這兩個難題,1993年,建寧在全省率先成立蓮子科學研究所,自主培育出多個建蓮新品種,還制定實施《地理標誌産品建蓮》國家標準。

  新品種出現,提高了蓮子産量,而標準化推廣,提升了蓮子品質。

  2007年開始,所有農事安排,都必須對照《建蓮標準化栽培技術一覽表》進行,自己做主種了一輩子蓮的邱國盛半信半疑。但他是縣裏科技示範戶,蓮科所專家專門盯著他按規程栽培。

  當時,縣裏採取“農技專家-科技示範戶-普通農戶”模式,進行種蓮標準化推廣。在蓮科所專家指導下,邱國盛精心挑選種藕規格,控制種植密度,實施配方施肥,成本降下去了,品質卻上來了。

  “以前,一畝田種藕要200多支,現在只要120支,密植變疏種,延長了盛花期,同樣的品種,增産10%以上。”説起標準化種植,邱國盛如數家珍,“施肥時增加次數,減少數量,提高了結實率,顆粒大小更均勻。”

  不僅是種,建蓮采收也有講究。邱國盛根據專家的建議,在蓮田每隔2米左右,用腳踩開一條“路”,作為采收蓮子通道。“原先採蓮子時,我們在田裏到處鑽,成熟的蓮子會漏採,變成鐵蓮。”按新方法,不光蓮子採得乾淨,還能保護地裏的蓮藕。

  去年,建寧承擔的“建蓮綜合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驗收。如今,建蓮種植中,95%的農戶都按標準化規程進行,品質好了,價格高了,近三年來,建蓮價格上漲了30%。

  觀光遊帶來新生活

  冬季的修竹荷苑,並不覺得荒涼:新建的建蓮文化展示館正進行內部裝修,路邊的農房在進行立面改造,蓮田種上了油菜花,撒下了紫雲英……

  邱國盛的蓮田就在荷苑。自從這裡成了國家級觀光農業示範點,前來觀賞荷花的遊客絡繹不絕,邱國盛的生活也有了變化。

  “有了遊客,外快多了。”邱國盛説,夏季的早晨,在蓮田邊,賣鮮蓮、賣蓮蓬、賣荷花、賣蓮子湯,每一樣都有收入。今年,他光賣這些,就掙了3000多元。遊客大都會購買蓮子,他們不講究包裝,看到品質不錯,也不在意比市場價貴一些。

  別看現在他挺高興,剛進行旅遊開發時,他心裏可沒底。有沒有遊客來?蓮花、蓮蓬賣不賣得出去?家裏收入能不能增加?一個個問題讓他傷透了腦筋。

  為形成連片景觀帶,鎮裏給在荷苑種蓮的農戶發放種植補貼,一畝補貼從原來的400元漲到800元。縣裏的蓮子加工企業把荷苑作為生産基地,保底價收購幹蓮,打消了蓮農的顧慮。

  農業觀光遊讓邱國盛得到了好處,他的態度也悄然改變。這不,為了讓荷苑冬季也有花可賞,他積極建議,在蓮田種植油菜花,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形成花海景觀,還不影響明年的蓮田種植。

  邱國盛作為村民代表,前不久在旅遊開發座談會上還提了不少建議:荷苑附屬設施建設要跟上、周邊的農家景觀帶要建好、夜景工程要啟動……

  “景點建得好,遊客就來得多,我們就越受益。”他説,現在,村裏小餐館有了3家,小賣部開了8家,還有不少人在蓮田裏養魚、養泥鰍、養大閘蟹,一畝田總收入超萬元。

  目前,建寧正在實施全域旅遊戰略,以“清新花鄉·福源建寧”為主題,依託現有的荷花、梨花、金針花等農業優勢,做好生態田園和四季花海文章,打造國內知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越來越多像邱國盛這樣的農民將從中受益。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