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中國特色現代農業新一極

三農 農民日報 2014年12月19日 09: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左旭東

  這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有機對接的一次重新出發;

  這是資源優勢向産業和經濟優勢轉化的一次重大提升;

  這是立足全省4600萬各族群眾根本利益確立的民本取向……

  2011年底,經過反復論證,充分立足省情,依據後發優勢,雲南省委省政府明確了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定位和目標。在近三年的時間裏,通過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全省農業總産值、增加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煙葉、茶葉、花卉、咖啡、核桃、膏桐、橡膠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煙葉、鮮切花、咖啡、核桃、橡膠、野生菌産量居全國第一;茶葉産量和甘蔗種植面積、産量均居全國第二;肉類、蔬菜、蠶桑、馬鈴薯等種植面積和産量位居全國前列。

  雲南高原特色農業已與東北的大農業、江浙的集約農業和京滬的都市農業一起,成為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模式之一。

  放眼雲嶺大地,行走紅土高原,一幅幅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多彩畫卷盡收眼底。

  理念之辯——

  從看山愁、看水愁、看天愁、看地愁到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開放優勢,雲南辯證看待省情農情,走出一條具有高原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雲南一直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省,下面的一組數據頗有説服力:全省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66%,62%的農民收入直接來自農業,75%的國民收入、70%的財政收入、60%的創匯收入和80%的輕工業原料直接或間接來自農業。但雲南又是一個農業弱省,受困于慣性思維,全省國土面積的94%為山區、半山區的現狀已經成為影響雲南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攔路虎”。

  “雲南地處高原、土地貧瘠、工程性缺水突出,如果只看困難,一定是看山愁、看水愁、看天愁、看地愁,這也確實是雲南的省情。”雲南省農業廳廳長張玉明説,“但換一個思路看,雲南具有特色農業發展條件好、山區農業綜合開發潛力大、冬季農業發展優勢突出等比較優勢,只要‘變劣為優’,就能走出一條‘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發展路子。”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之辯,2011年,雲南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門先後組織相關專家通過對18個世界和我國的主要高原情況進行綜合比較,發現雲南具有緯度偏低、海拔偏高的配比組合,所擁有的天然熱量處於最適宜農業發展的理想區間,在全世界高原中首屈一指,雲南高原顯著的立體型地理氣候特徵為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奠定了天然基礎。

  雲南省農業廳副廳長晏淼説:“雲南工業欠發達,卻留下了一片凈土,最大的特點就是地處雲貴高原,地質結構複雜、生態環境重要、産業結構多樣。

  這決定了雲南不可能像有的地區一樣,一個産品覆蓋上千萬畝,開展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生産,靠規模化提升農業的質量和效益,但雲南高原也有自己的優勢。”

  來到全國聞名的冬早蔬菜之鄉、“南菜北運”基地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處處都可以看到成方連片種著西紅柿、洋蔥、菜豆等的蔬菜大棚和綠油油的馬鈴薯大田,該縣元馬鎮下廣村村民孫正祥在自家的西紅柿大棚裏對記者説,他種植的西紅柿由於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勢凸顯。元謀全縣種植冬早蔬菜14.5萬畝,實現銷售收入8.2億元;農民人均家庭經營性收入4500元,其中蔬菜收入佔70%。冬早蔬菜已經成為元謀乃至雲南農業的一張名片。

  張玉明告訴記者,近兩年,雲南依託全省冬季光熱水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冬季農業開發,使全省高原特色農産品生産時間、空間不斷拓展,主要農産品供給實現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生産格局。冬早蔬菜也已成為雲南冬季農業開發的著力點和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去冬今春,全省冬季農業開發面積突破2453萬畝,産值達到302億元。其中冬早蔬菜産值138億元,其中70%外銷至全國20多個省市以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也僅是雲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優勢的一個縮影。雲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者們在公開場合和各種會議上多次推介雲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優勢——

  地理優勢。雲南屬低緯高原,地貌立體,山地、丘陵、盆地、河谷應有盡有,山多原少,壩區面積僅佔全省陸地面積的6.45%,山區適農土地面積廣闊,農業發展潛力巨大。

  氣候優勢。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7個氣候類型,光熱充足、雨熱同季、春早冬晚,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物種優勢。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藥材寶庫”、“香料之鄉”、“天然花園”的美譽,擁有全國60%的高等植物和59%的脊椎動物種類,淡水魚類資源佔全國的42.2%。

  開放優勢。地處邊疆,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國接壤,邊境線長,擁有國家口岸21個,出境公路20多條,是中國內地連接南亞、東南亞三大市場和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兩大洋的結合部,是我國唯一能從陸路通過東南亞直接通達印度洋沿岸國家的省份,周邊國家熱帶農業資源豐富,與雲南省農業發展互補性較強。

  認識逐步達成統一,並上升成為全省戰略。2011年11月25日,中共雲南省委第九次黨代會明確了“立足雲南實際、發揮雲南優勢、突出雲南特色、推動雲南發展”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理念,提出在穩定糧食生産的基礎上,“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堅持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産業發展新思路。

  路徑謀變——

  如何把優勢化為勝勢?著力把“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這“四張名片”擦得更亮,用品牌戰略讓高原農業真正“特”起來

  作為全球種植鮮花最適宜的地區,目前雲南初步形成了以滇中、滇西北、滇南為主的鮮花種植區域,各産業要素齊備,花卉育種步入全球先進水平,並建設了世界水平的花卉拍賣市場。雲南年鮮切花産量已達70多億枝,相當於全世界每人一枝。

  從鮮切花、咖啡、野生菌到茶葉、核桃……“雲南係”農産品正在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領跑者。

  以前,雲南農業不善於做品牌,而是長期滿足於“自給自足”,“蘿蔔青菜,裝筐就賣”的傳統銷售模式,讓雲南農業飽受“豐産”不“豐收”的痛楚。

  2012年9月1日,中共雲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決定》,明確了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建設重點和保障措施,在雲嶺高原掀起了特色農業發展熱潮,集中打造雲煙、雲糖、雲茶、雲膠、雲菜、雲花、雲薯、雲果、雲藥、雲畜、雲魚、雲林“12大品牌”,加快形成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影響深遠的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産業和品牌。

  作為國家生態保護重點區域,雲南已逐步建設成為我國無公害、綠色、有機、優質、生態特色農産品的重要生産基地;污染少、空氣優、水質清,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獨特的四季性和立體性特徵,季季都有農産品的芳香……“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雲南農業這四張名片在品牌戰略的指引下被越擦越亮。

  “歐洲的一份訂單,一公斤茶葉2000歐元,想訂幾噸我們的無量雪龍有機綠茶,不過這款茶産量很小,我們只答應供貨1噸。”在位於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整碗村董寨小組的祖祥公司,董事長董祖祥説,通過歐盟、美國的有機認證後,他的茶品在歐洲市場供不應求。

  雲南省農業廳組織評選了六大名米、名豬、名牛、名羊、名雞、名魚,認定了一批“雲南名牌農産品”,提升了雲南農産品整體品牌形象。如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蒙自石榴、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帝泊洱茶珍、後谷咖啡、易門野生菌、文山三七、昭通天麻、錦苑花卉……“雲”字號高原特色農業品牌響亮崛起。

  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為品牌戰略保駕護航。雲南在全省129個縣市區全部配備農産品質量安全流動檢測車,在全國率先實現農産品流動檢測全覆蓋,並且全面推行動物防疫整村推進新模式。全省農産品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連續多年沒有發生過重特大農産品質量安全事故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目前,雲南各地紛紛召開高原特色農業推進大會,全省推出了40個高原特色農業示範縣,全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目標更加清晰。

  方式求變——

  從生産目的、農業功能、産業佈局、産業鏈條,到生産方式、經營主體、農業投入、生産管理,全方位變革推動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確立了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目標後,雲南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業部門積極圍繞高原特色農業,從多層面、多角度加強對高原特色農業的歷史背景、科學內涵、基本特徵、發展優勢、發展定位、發展目標、機遇挑戰、實現途徑和保障措施等9個方面進行系統研究。

  張玉明説:“我們提出了生産目的由‘吃飽’向‘吃好’轉變,農業功能由‘自給型’向‘外向型’轉變,産業佈局由遍地開花向優勢集中轉變,産業鏈條由偏重生産向‘産加銷’一體化轉變,農業生産由靠天吃飯向依靠科技、現代機械、設施裝備轉變,經營主體由單家獨戶向新型主體轉變,農業投入由單純依靠財政向多元融資轉變,生産管理由審批型向服務型轉變等‘八個轉變’的新理念、新思路。”

  雲南省委、省政府對發展高原特色農業進行了頂層設計,果斷實施産業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對農業轉型升級作出重大部署,建立健全農業生産標準體系,建成了一批優勢特色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基地。

  在擁有“世界茶源”稱號的普洱市,市委書記衛星指著一望無際的茶園介紹説,作為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普洱市把普洱茶、咖啡、生物藥、高原特色食品等作為産業發展的主攻方向,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産業集群,力爭用5到10年的時間把普洱打造成中國生態有機食品的重要生産基地和面向東南亞的“菜籃子”。

  同時,採取高原特色農産品和生物製品市場營銷産業、企業、基地、莊園、産品聯盟,國內、國際市場連鎖,網上、網下銷售聯動的方式,讓雲南高原特色農産品和生物製品以統一的形象在全國大中城市乃至國外建立銷售門店。

  2013年12月12日,專事雲南農業電子商務的“特色中國雲南館”在淘寶網上正式開張,迅速成為交易最為活躍的地方特色産品館之一。此前,由雲南省政府牽線,80多家雲南農業企業開展了網上銷售專題活動,成交量可觀。雲南高原特色農業開始從“在地農業”向“在線農業”轉變。

  除了市場支撐,企業支撐體系也是雲南高原特色農業市場營銷的另一個支點。目前,聯想集團、新希望集團、中坤投資集團、天士力集團、阿裏巴巴集團、匯源果汁、康美藥業等大企業集團都已進駐雲南,共同尋找綠色財富夢想。雲南省還將認真篩選有發展基礎、市場前景好、競爭實力強的本土農業和生物産業龍頭企業,給予集中支持,嫁接出一批大項目和重量級企業,孵化培植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雲南高原特色農業大企業。

  此外,積極開展國際農業合作也是雲南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著力點。雲南與柬埔寨、老撾、緬甸分別合作建設4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在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引進並示範推廣糧經作物品種、交換品種264個、篩選試驗品種48個、示範適宜品種34個、示範面積近6500公頃,在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等大湄公河次區域五國設立農業類投資企業98家,累計實際投資2.36億美元。

  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也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按照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要求,雲南建成精品農莊37個,在建83個,農業莊園已經成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一種新的實現途徑、發展模式、組織方式,成為雲南農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漫山的高原特色農産品正在成為農民的“綠色銀行”,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70元,較2011年的4722元增加1448元,農民收入增幅連續5年高於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放眼未來,雲南高原特色農業如沐春風,漸入佳境。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