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創新經營體制讓農民真正受益

——訪湖北省農業廳廳長戴貴洲

三農 農民日報 2014年12月19日 09:1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何紅衛李朝民

  湖北是農業大省,農業和農村發展目前已進入黃金期。近年來,湖北實踐證明,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11月20日,中央出臺《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日前,記者就“如何創新經營體制機制,讓農民成為真正受益者”這一主題,專訪了湖北省農業廳廳長戴貴洲。

  戴貴洲告訴記者,近年來,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湖北農業發展的主基調。湖北嚴格按照中央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實現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真正受益者。

  “土地問題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事關全局。土地流轉要尊重群眾意願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律,要積極穩妥推進;土地規模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産手段改進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戴貴洲説,湖北是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發源地。在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過程中,湖北充分發揮農民首創精神,鼓勵創新,支持基層先行先試,靠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實現了“三篇文章”一起做,推進農業現代化。

  首先是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戴貴洲表示,湖北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積極探索農村産權制度改革。主要措施有:一是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試點。省委、省政府專題部署推進全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省及轄縣的市州各選擇1個縣整體推進,其餘各縣選擇3個村試點,省直管市和神農架林區各選擇1個鄉鎮開展試點。試點覆蓋4187個村、173.3萬農戶,涉及耕地面積860.3萬畝。二是建立完善農村綜合産權交易體系和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在已運行的武漢、鄂州、荊門等13市(縣)農村産權交易所(中心)基礎上,計劃建成以武漢農村綜合産權交易所為龍頭,以“1+8”城市圈為核心,全省聯網的農村綜合産權交易平臺。截至今年9月底,武漢農村綜合産權交易所交易金額已達110.9億元,涉及農村土地105.3萬畝,實現農村土地抵押貸款14.8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11.2%、7%、29%。“村鄉交易、縣市監管”的多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和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逐步建立。三是“三村”(城中村、城郊村、園中村)集體資産産權制度創新繼續推進,已成立社區股份合作社317個,新啟動試點村89個。

  其次是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戴貴洲介紹,湖北從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面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超過10.7萬個。一是創新支農強農資金使用辦法。推行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辦法,項目主要由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承擔。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産品産地烘乾、倉儲設施。二是提高農業擔保融資能力。實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制度,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農信社四家金融機構分類主辦,對口金融服務。三是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訓。全省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萬人左右,重點培養現代農業人才3000名。

  第三是不斷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戴貴洲説,在全省13個縣市啟動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完善“以錢養事”機制,健全公益性推廣機構,落實農技人員編制,保障農技推廣經費。湖北省現有農技推廣機構4859個,在崗人員28077人。實施“派出制”的鄉鎮加強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鄉鎮公益性農業服務機構提供免費的公益性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統一互助性服務,農業企業、農機服務組織等面向社會有償提供全程或訂單式經營性服務。

  湖北創新經營體制的實踐,成效幾何?戴貴洲把它概括為“三個有利於”:

  有利於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和提高勞動生産率。據統計數據,目前,全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29%,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93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52.6%。龍頭企業輻射群、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多種模式,國內矚目。以位於湖北監利縣的福娃集團為例,作為湖北首批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福娃與監利縣23個鄉鎮簽訂了120萬畝優質水稻訂單,流轉6萬畝土地建設有機稻基地,既保護了農民利益,也為城鎮化建設提供了産業支撐。

  有利於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給。近年來,湖北省堅定不移地把發展糧食生産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著力穩面積、調結構、優品質、提單産,大力推進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經營適度規模化。2014年,湖北糧食總産達到516.83億斤,比上年增加16.57億斤,增長3.31%。總産增量居全國第四,增産幅度居全國第五,實現“十一連增”。在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的同時,經濟作物提質增效,養殖業加快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和農業服務産業迅猛發展,現代農業産業鏈條不斷延長。油菜籽總産257.3萬噸,連續19年居全國第1位,淡水産品産量增幅在5%以上,有望連續19年居全國第1位。全省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達到4000余家,成為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新增長點,滿足城鄉居民生活需求的“餐桌子”,促進結構調整的“加速器”。

  有利於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健全。以華中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各市州農科院所為主體,初步構建了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7%。二是通過優化農業區域結構、産品結構、種養業內部結構,建設糧、油、園藝、生豬、淡水産品優勢特色産業帶(區),加快發展高效園藝作物和畜禽水産養殖業,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産,發展適銷對路名特優産品。三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完善縣、鄉、村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全省性農村綜合産權交易體系、現代農業發展金融支持和政策性保險體系,著力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難、生産風險大等實際問題。2014年前三季度,湖北省農民人均純收入7179元,同比增長12.3%。

  談到湖北下一步農業農村改革,戴貴洲表示:“湖北將按照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要求,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典型示範引導,鼓勵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能搞大躍進,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積極穩妥地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湖北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好地造福荊楚百姓。”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