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遼寧省4年累計實現“蟲口奪糧”近50億斤

三農 遼寧日報 2014年12月18日 09:0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之一,遼寧省糧食的豐欠影響著全國糧食安全。玉米是遼寧省第一大作物,産量佔全省糧食總産量的76%左右。玉米螟蟲害是制約遼寧省玉米産量及質量提升的瓶頸因素,對玉米實現高産穩産構成了嚴重威脅。為強化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能力,省農委、省財政廳從2011年開始,連續四年逐步推進實施區域性玉米螟綠色防控項目,特別是今年,又在上年瀋陽市、鐵嶺市及昌圖縣實施玉米螟綠色防控項目的基礎上,將項目實施範圍擴大到錦州、阜新、朝陽、葫蘆島4市及綏中縣,全域整體實施以人工釋放赤眼蜂為核心措施的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雖遇旱情,但對於昌圖縣曲家店鎮的種糧大戶汪麗娟來説仍是個豐收年,玉米平均畝産達到850至900公斤,好的地塊能達到1000公斤。除卻品種優良、田間管理到位等因素,汪麗娟認為採用的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功不可沒:“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與傳統施農藥相比,每畝地不但能降低5-10元的生産成本,而且平均增産25公斤左右,綜合計算,一畝地就能增加55元的收益,我這1萬多畝玉米都採用了這種技術,估計可以增收五六十萬元。”

  玉米是遼寧省糧食生産的第一大作物,近年來,全省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00萬畝以上,佔全省糧食作物總面積的65%左右,産量佔全省糧食産量的76%左右。近些年來,遼寧省玉米螟發生程度整體為中等偏重發生,特別是2010年發生面積3580萬畝次,發生面積比率達73.5%,是近些年來發生最重的一年。玉米螟已經成為影響全省糧食穩産和農民增收的主要蟲害之一。

  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助推玉米螟綠色防控

  近年來,遼寧省堅持公共植保和綠色植保理念,為保障糧食生産安全、農産品質量安全和農村生態環境安全,已連續四年推進以田外利用白僵菌封垛、田內釋放赤眼蜂為主的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作為全省糧食生産保産、提質增效的主要措施和防災減災的重要抓手。2006年以來,省政府相繼召開兩次省長專題辦公會議,專門研究部署玉米螟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2008年又印發了 《遼寧省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災害防控應急預案》,成立了應急指揮部,把玉米螟等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上升到政府行為,為開展玉米螟綠色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為保障糧食生産安全和玉米螟綠色防控工作紮實有效推進, 2011年至2012年,省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於開展鐵嶺地區玉米螟綠色防控試點工作,2013年又增加了1000萬元支持瀋陽地區啟動實施綠色防螟工作。

  今年,遼寧省按照農業部 “整建制、全程化、綠色化、標準化和産業化”的要求,在認真總結前三年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省財政進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投入防螟補助資金4635萬元,將區域性玉米螟綠色防控項目實施範圍擴大到瀋陽、錦州、阜新、鐵嶺、朝陽、葫蘆島和綏中、昌圖縣6市2縣。為此,省農委與省財政廳聯合召開專題會議,對玉米螟綠色防控工作進行重點部署,提出具體工作意見,印發工作方案,指導各地開展工作。並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使玉米螟綠色防控工作成為考核各地農業工作的重要指標。各地政府也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計地推進玉米螟綠色防控工作。各項目實施區相繼成立了由主要領導參加的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推廣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玉米螟綠色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增加防控資金投入,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並將玉米螟防控工作置於政府督察的範圍之內,有力地推動了玉米螟綠色防控工作的開展。

  強化服務、集成研發,創建綠色防控工作新模式

  為提高玉米螟綠色防控水平,省農委通過採取多種措施保障防控效果。通過建立玉米螟綠色防控示範戶、示範區以及召開現場會等形式,加強宣傳和培訓。據統計,今年全省各級植保部門舉辦玉米螟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班50余場次,印發技術資料50多萬份,輻射群眾100余萬人次;組織開展玉米螟蟲情預測預報,掌握玉米螟發育程度,準確預報釋放赤眼蜂、白僵菌封垛等防控措施實施適期;集成研發、強化技術落實,今年項目實施區域以人工釋放赤眼蜂防治一代玉米螟為核心技術,因地制宜地增加白僵菌封垛、殺蟲燈誘殺、性誘劑誘控、應用現代植保機械噴施生物農藥等輔助技術;加強防控投入品監管,制定科學高效的産品抽樣、檢驗、分析流程,細化産品質量考核指標。省植保站從2011年開始,每年對赤眼蜂和白僵菌生産企業進行抽樣檢驗,確保了産品合格率。今年,省植保站先後三次對全省6個赤眼蜂生産企業,共42批次樣品的主要質量指標進行了檢驗,保障了防螟物資的質量。

  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工作加強,遼寧省玉米螟防控手段已由單一的化學防控逐步向生物、物理等綠色防控措施轉變,形成了推進玉米螟綠色防控工作的“四個模式”。即行政管理上形成了“公共模式”,各級政府樹立“公共植保”觀念,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把玉米螟防治工作納入政府行為,作為農業和農村公共服務事業來支持和發展,項目區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防控網;防控策略上形成了“綠色模式”,圍繞“關鍵技術綠色化、技術體系規模化、推廣應用産業化、綜合效益最優化”的目標,項目實施區域在玉米螟防控措施上全程使用生物、物理防治技術,實現玉米螟防控的“全程綠色化”;防控項目運作上形成了“整合模式”,重點將玉米螟綠色防控與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玉米高産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植保應急防控能力提升等項目相結合,合力推進,實現資源匯集,提高項目資金使用量、關鍵技術科技含量以及社會影響力,保障項目健康發展;防控工作組織形式上形成了“統防統治模式”,各地以村組為單位,組織防螟專業隊,在防控實施過程中做到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技術、統一防螟物資、統一防治時間、統一田間操作、統一檢查驗收、統一檔案管理“八個統一”,有效解決了分散防螟防治效果低的難題。

  “四個模式”推動遼寧省玉米螟綠色防控區域逐年擴大,從最初的560萬畝擴展到2598萬畝。僅今年,全省就組織專業化防治隊23784個,出動車輛2100台次,出動防治隊員超過20萬人次,投入殺蟲燈、誘捕器等各類防螟器械4.7萬餘臺套,投入赤眼蜂卡1.15億塊,封垛40余萬個,平均防效65.61%。今年,遼寧省錦州、阜新、朝陽、葫蘆島等地玉米種植區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災,經過對不同受旱地區進行抽樣測産,重旱地區畝均産514斤,中旱地區783斤,輕旱地區957斤,其他地區畝産均在1000-2000斤之間。經測算,遼寧省實施推廣玉米螟綠色防控區域的畝産平均在 1250斤,平均每畝挽回93.5斤,全省共挽回産量24.31億斤。4年來,全省已累計實施玉米螟綠色防控面積4808萬畝,總體防治效果達到68%,減少使用化學農藥380噸(有效含量),挽回玉米産量損失49億斤以上,投入産出比達1:19.1。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