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博士、水稻育種專家趙志超:
高産>高抗>優質>機械適應
在實際生産中高産和優質是很難兼顧的,培育出十全十美品種更是非常困難的。對品種而言,各個特性的重要性應該是:高産性>高抗性>優質性>機械適應性。
隨著人口不斷增加,耕地的不斷減少,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耕地不足,總種植面積很難增加的情況下,只有依靠提高作物單産才能確保糧食增産穩産。作物的單産也不是可以無限增加,同時還要考慮投入産出比、經濟效益等能否適宜大面積種植推廣,此外大面積種植與小面積高産攻關不同,還需考慮種植成本。當單産很難大幅度提高時,需要提高抗病蟲性,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從而來相對提高作物單産。
作物的高産與高抗特性是相輔相成的,只有高抗才能確保作物高産。優質與高抗是不矛盾的,機械適應性與高産、高抗及高品質不矛盾,但在實際生産中高産和優質是很難兼顧的,培育出十全十美品種更是非常困難的。對品種而言,各個特性的重要性應該是:高産性>高抗性>優質性>機械適應性。
現有的作物新品種審定是通過數年的種植試驗,綜合考慮穩産和高産,並與對照品種相比較來判斷其穩産及高産特性的。隨著育種水平的提高,品種審定時會根據實際需要適時更換對照品種,以確保育種水平不斷提高。作物品種的抗性一般是相對抗性,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病原菌生理小種也在變化,害蟲抵抗性也會提高,以往審定時的“高抗”品種有可能變成“低抗、易感”品種,這些品種就會被淘汰,退出種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