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年,新中吉爺檸檬産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明清很少有空回家,從4月檸檬鮮果陸續上市一直到8月檸檬盛産季,他要麼“泡”在合作社,要麼到田間地頭跟檸檬種植戶談價錢、搞服務,忙得不亦樂乎。
圖為呂榮清夫婦察看檸檬樹生長情況。
圖為合作社檸檬鮮果包裝倉庫一角。
圖為新中檸檬育苗基地。
新中檸檬産業合作社社員正在修剪苗木。
儘管臉上時常挂著汗珠,接電話接到手機發燙,可孫明清的心裏還是美滋滋的,因為越來越多的客商開始認可新中檸檬,越來越多的職工群眾也通過種植檸檬走上了致富路。
從去年地頭收購價每斤2元,到今年最低每斤5元、最高每斤10元,新中檸檬的“身價”不斷看漲,鮮果採摘後供不應求,這也更加堅定了新中農場領導班子發展檸檬産業的信心。
那麼,小小的新中檸檬為何如此暢銷?新中農場檸檬産業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來到新中農場一探究竟。
農場主導
讓檸檬産業走進“春天裏”
立冬已過,在新中農場檸檬標準化育苗基地裏,50多萬株、高約20公分的酸桔苗長勢喜人,這些從廣西引進的酸桔小苗將被作為砧木,與高産、穩産、健壯的北京檸檬母樹接穗進行嫁接繁育,以確保北京檸檬種苗品種純正、早産、豐産。
由於酸桔苗剛種下兩個月,所以技術人員對它們的呵護格外精心,每日噴灌澆水,每週打一次藥,隔幾天就會來實地查看其生長情況,對松土、施肥更是絲毫不敢鬆懈。
對於種苗品質的嚴格要求,源於新中農場對打造新中檸檬品牌的重視。該場從1972年起在海南島最先引種檸檬,經單株選育,自繁自育優良檸檬種苗,專門配備技術人員,在檸檬栽培技術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曾在2003年、2004年,新中檸檬被國家農業部評為無公害農産品。
然而,新中檸檬産業的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上世紀90年代,檸檬價格處於低谷的時候,每斤收購價僅幾毛錢,很多檸檬爛在路邊無人撿。”該場發改科科長鄒青山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檸檬市場銷量年年增長、檸檬價格不斷走高,新一屆場領導班子將其作為農業主導産業發展,讓新中檸檬迎來了嶄新的春天。
鄒青山這一席話不假,新中檸檬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如今銷售網絡遍佈全國各地,正是得益於農場的重視和支持。
去年以來,該場領導班子瞄準市場行情,大力調整産業結構,充分利用地理環境優勢,號召廣大幹部職工發展種植檸檬特色産業,並創辦了新中吉爺檸檬産業專業合作社,全力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無公害新中檸檬産品品牌。
“新中檸檬最大的優勢是上市早,其成熟期比內地檸檬産區提早4個多月,我們可以利用時間差搶佔先機。”該場場長李志能在深入四川檸檬産區考察後,對發展新中檸檬産業充滿了信心。
一方面,該場引種試種檸檬已有40多年曆史,擁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栽培管理技術及一批專業采收、保鮮、銷售隊伍。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保健意識日益增強,檸檬也成了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保健水果。
李志能告訴記者,目前,該場正在積極申報“新中檸檬地理性標誌”,計劃創建檸檬加工廠,形成完善、健全的産業鏈,提高檸檬産品的附加值,為新中檸檬産業發展“添翼”。
合作社助力
讓檸檬銷售網絡遍佈全國
橢圓的形狀,青色的外皮,酸酸的味道,芳香的氣息……這些都是新中檸檬的標誌性符號,加之其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如此不可多得的水果,很難讓人不喜愛有加。
將檸檬鮮果從樹上採摘後,如何保證順利出貨,並且賣個好價錢?在新中檸檬種植、銷售的全過程中,新中吉爺檸檬專業合作社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該社採取“合作社+農戶+個體戶”的經營模式,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及加工,統一質量標準,為社員提供産前、産中、産後服務,促進果農增收。
“新中檸檬不愁銷路,我們在全國各大城市均設有銷售網點,很多老闆來這裡蹲點收購,鮮果9月已經售罄,供不應求。”作為合作社的“社長”,孫明清自然有一套成熟的營銷策略,但他也坦言,保證檸檬的口感和品質最重要,與一些客商合作了10多年未曾謀面,他們打個電話不看果就直接訂貨付款了。
走進合作社,記者看到幾百株檸檬種苗堆放在倉庫內,不時有農戶前來購買。“這兒的苗質量好,價格實惠,我們信得過。”一位農場周邊鄉鎮的農戶購買了300株檸檬苗。待他將這些苗裝上車,農場技術員楊偉強便上前指導:“苗剛種下生長會不穩定,可挖一些土槽,防止水分流失。”
質量過硬的果品,貼心週到的服務,讓新中吉爺檸檬産業專業合作社不僅集聚了“財氣”,更積攢了“人氣”。該社自成立以來,在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技術、優化銷售服務、加強信息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被省農墾總局評為農業合作社之星,2012年—2014年連續三年被海南省農業廳評為優質農産品。如今,新中檸檬名聲在外,合作社成員範圍已輻射到樂東、文昌、瓊海、定安、瓊中等市縣。
儘管現在合作社發展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但孫明清也有他的苦惱。雖然該社是全島最大的3家收購商之一,但現有的5000平方米倉庫還是不夠用,僅能存放40萬斤鮮果。而除了多數正品鮮果,還有20%—30%的次品果沒人收,無形中造成了浪費。
此前,孫明清也曾嘗試過建立檸檬加工生産線,試産檸檬濃縮汁、飲料等,但也僅能算是小作坊。今年,有投資商願以技術和資金入股進行檸檬鮮果深加工,擬投資3000萬元建立檸檬加工廠,年加工鮮果1500噸,讓他看到了希望。“這樣一來,既能對檸檬鮮果和次品果進行加工,又能解決上百名職工的就業問題。” 孫明清説。
職工參與
讓檸檬從田頭香到心頭
海南地區十分適合種植北京檸檬,其特點為酸度大、水分足、耐儲存、單株産量高,每棵果樹每年分5批採摘完,可産鮮果200—300斤不等,並且四季開花結果。
“發展檸檬産業有妙招。”每天都琢磨著如何做好檸檬這篇文章,李志能也成了種檸檬、管檸檬、賣檸檬的“土專家”。他告訴記者,要抓“兩頭”重“田頭”,一個是源頭,種苗培育要從“娃娃”抓起;一個是後頭,銷售、加工要跟上;同時,要保證田間地頭的技術跟蹤與服務。
場長對檸檬都研究得如此透徹,該場發展檸檬産業一定有希望。今年該場規劃擴種檸檬面積2000畝,3年內實現檸檬種植面積1萬畝,5年內達到2萬畝。
去年以來,農場鼓勵各家各戶利用邊角地及檳榔黃化病更新地種植檸檬,以點帶面推廣檸檬種植技術,取得了穩定可觀的效益。看著一些人通過種植檸檬腰包鼓了,周圍的職工群眾也開始動了心。
為了引導大家種植檸檬,場裏還推出多重優惠政策。今年,省農墾總局為了向全墾區推廣種植檸檬,已向該場預訂購了30萬株檸檬苗,相當於給每株苗補貼7元。此外,該場再補貼2元,職工只需花2元錢就可買到1株檸檬苗;凡是職工利用承包農場土地改種檸檬的,前兩年免收地租;對面積在50畝以上的檸檬種植示範基地,農場將對配套設施建設給予一定的補助。
該場黨委書記陳春初在談到該場把發展檸檬産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時表示,農場黨委和班子要發揮引領作用,要在發展方向上引導職工,做到在技術上給予指導,在政策上給予扶持,使新中檸檬朝産業化、規模化方向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如今在新中,“種200株檸檬養活一家人,種500株檸檬致富奔小康。”成了農場幹部職工之間廣為流傳的口號,而依靠種植檸檬致富的職工也越來越多。
“北京檸檬非常好種,根係發達,生命力強,抗旱抗病。”該場十一隊職工呂榮清種植檸檬20多年,算是個有經驗的檸檬種植大戶。走進呂榮清的檸檬園,果樹上滿是清新淡雅的花蕾,飽滿多汁的果實,這些都是他的“寶貝”。除了種植檸檬,老呂還種有檳榔、橡膠、胡椒等作物,自營經濟搞得有聲有色。
“農戶最實在,啥賺錢就種啥。”老呂説,今年他家種了近4年的400多株檸檬樹,賣了3萬多斤鮮果,賺了15萬元,明年打算再擴種點兒,讓檸檬樹變成“搖錢樹”。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李志能告訴記者,目前,新中檸檬産業發展蒸蒸日上,若是能解決土地問題,把檸檬加工廠儘快建立起來,就能進一步調動職工群眾種植檸檬的積極性,從而形成完整的産業鏈,將新中檸檬這一品牌推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