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天的菜又不好賣,我又剩了一些,自己也吃不完,就順路給你帶了一點兒來。”説話間,一男子將兩袋蔬菜遞給了一位村民,便匆匆離開了。
日前,筆者在合川區小沔鎮李灣村7社一住戶門前見到的一幕。據該村村支部書記李長春介紹,那位男子便是當天的採訪對象——吳炳然,那個靠雙手種菜種出一片天、還熱心幫助多位村民的蔬菜達人。
“回家,創業才有望”
今年45歲的吳炳然從小就與蔬菜打交道。小時候一直住在農村,和很多農村小孩一樣,小小年紀便能幫助父母分擔農活。播種、栽苗、耕地、除草、施肥他樣樣拿手。上世紀90年代初,他選擇到重慶打工。由於自己最熟悉的就是菜,所以他就在楊家坪毛線溝附近的農貿市場做起了蔬菜零售。
慢慢地,生意好了起來,也積累了一些資金,吳炳然便開始做蔬菜批發生意。由於有中間商的存在,批發生意利潤不高,他便想著直接聯絡生産基地做有機蔬菜的買賣,這樣菜的質量、數量都可以得到保證,而且少了一道關,成本也能控制下來了。可事情並沒有他想的這麼容易。他先後去聯絡了很多家,都未成功。思來想去,吳炳然腦海中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種菜!
但到哪去找地呢?2004年的一天,吳炳然回到老家探親。看到家鄉一片片平坦的土地,他突然想到,這裡不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最佳種植地嗎?
“也許只有回家,創業才有望”,有了這樣的想法,很快他便下定決心,帶著自己常年積累下的種菜技術和辛苦存起來的70余萬元回到家鄉,成立了彭灣蔬菜種植有限公司。
“剛開始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困難,尤其是土地租賃非常不順利。後來在村支部書記的幫助下,他才租到了近百畝地。”有了地,公司也正式運作起來了,吳炳然的技術很快有了用武之地。
第一年,他利用嫁接技術,延長蔬菜的挂果期,增加收成量,讓每畝的利潤達到8000元左右,來了個創業的“開門紅”。
當天上午,筆者在蔬菜基地就看到,經過嫁接後的茄子至今仍在生長,還挂著很多的小茄子。“這些茄子現在都到挂果末期了。不過,那邊的秋黃瓜又開始結果了。”順著吳炳然指出的方向望去,看著一根根用竹子撘的菜架上,真的挂著滿滿的綠色小黃瓜。“這個月因為雨水較多,影響了結果,要不然還要多些。”吳炳然接著説道,這幾年也多多少少遇到過很多困難,有一次吹大風,將菜地裏的竹架子全吹倒,菜藤也被連根吹起,幾個月的心血就這樣打水漂了。但他説:“我自己賠了不要緊,錢可以再賺,但不能讓村民們失望啊,畢竟當初是我帶的頭。”所以,再難他都堅持過來了。
“要富,一起富”
經過幾年的經營,吳炳然的公司基本都能正常盈利了。而加入到種植隊伍中的村民也越來越多了。“每天菜地裏都有近30個村民一起耕作、采收。他們中全勞動的一天工資是60元、半勞動則是50元。”除了帶動村民就業,增加他們的收入外,吳炳然還免費將自己嫁接過的菜苗送給附近村民,讓他們自行種植,待采收後交由他負責銷售。
慢慢地,李灣村裏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蔬菜産業鏈。現今,集中的蔬菜種植面積就達到300多畝,年産值接近300萬。後來,鄰村也有人也加入進來了,現在蔬菜産業裏的種植戶就多達50余人。
“要富,大家一起富。我一直都有這種想法,都是鄉里鄉親的,我一個人富了遠不及大家一起富有意義。”看著如今規模頗大的蔬菜産業,吳炳然言語間流露出難掩的高興之情。
此外,從今年上半年起,吳炳然就開始將自己蔬菜基地裏的菜送到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和家庭困難的群眾家裏。“他們買菜好惱火嘛,而且只有逢趕場天才買得到,平時基本吃不到什麼新鮮菜。反正我就是種菜的,這麼多菜也賣不完,再説送的這點兒菜也不值什麼錢。”吳炳然對自己送菜的行為很淡然。
話雖如此,但事實卻是,吳炳然的有機蔬菜一直銷售得很好,但他怕那些人不好意思接受他的好意,就謊稱送的菜都是賣剩的蔬菜,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過意不去。
紫色的茄子、綠色的黃瓜、黃色的水白菜、白色的花菜、紅色的番茄……蔬菜基地裏花花綠綠的蔬果,就像一道道靚麗的彩虹灑落在田間。
筆者想到,也許正是吳炳然用他那一雙質樸的手和一顆感恩的心,為李灣村人“織”出了“彩虹”般充滿希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