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們來這裡挖太子參,每天有70元的工資。”
“我家的地都租給他們了,種的時候來幫忙,每天60元的工資,中途除草和現在幫忙挖工資就是每天70元,還可以分紅呢。”
在鎮雄縣場壩鎮摩多村坪子村民組的太子參種植基地,正在地裏幫忙挖太子參的婦女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説道。他們就是場壩鎮土地流轉“轉”出來的第一批産業工人。
近年來,為了讓群眾儘早脫貧致富,場壩鎮黨委和政府對鎮域內各村集體及土地種植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最終確定在摩多村進行土地流轉試點,走土地股份合作道路,由村級組織&&,把群眾閒置的土地、由於青壯年外出務工而耕種不起的土地等進行綜合轉租,並根據土地特性集中、規範種植適合經濟作物,提升土地效益。土地流轉後,付給群眾土地租金的同時,組織群眾參與土地種植,付給群眾種植工資,讓群眾成為産業工人,並參與土地的種植效益分紅,投資無風險,種植得實惠。
説幹就幹,村支書付在崇毅然挑起了這份重擔,邁開了土地流轉的第一步。轉租土地、找公司、談合作,場壩鎮及摩多村幹部職工開始為土地流轉的事兒忙活開來,最終與貴州三元太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牽手,採取公司+村集體的合作模式,首期從該村坪子村民組流轉土地150畝種植太子參,由公司提供種子、技術等,並負責産品回收,持有51%股份。村集體提供土地和人力,佔股49%。36戶人家以土地入股分紅。
眼下,正是太子參采收時節,村民們都到地裏幫忙采收,並等待分紅,一躍變成名副其實的産業工人。
付在崇説,正常情況下,畝産能達到400斤,新鮮太子參每斤30元,幹貨的市場價按等級在60元到120元之間。今年因受天氣影響,平均畝産只有300斤左右,每畝收入近萬元,都比種包谷強。
“今年準備再流轉土地1000畝,進一步擴大流轉規模,增加種植效益,讓更多群眾得實惠。”場壩鎮黨委書記李恩翠計劃著將土地流轉這份蛋糕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