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黑龍江大慶市大同區 5萬噸果蔬“貓冬”增值8000萬元

三農 黑龍江農業信息網 2014年12月10日 11:0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保鮮庫好哇,東西往裏一放,拿出來再賣就增值。”在大慶市大同區採訪,棚室種植戶都稱道果菜保鮮的好處。八井子鄉棚室大戶李江擁有棚室810棟,年産果蔬600萬斤,産值3000萬元左右。“看,這提子還帶著粉霜,新鮮著呢。在收穫時節也就4元錢一斤,現在送到超市能賣到10元左右。”他指著剛從保鮮庫裏拿出來的提子告訴記者:“得益於6個冷庫、10個保溫窖、28台保鮮車,我的果菜通過反季節銷售賣到了河北、山東,增值30%~50%。”

  在大同區,像李江這樣擁有保鮮庫和保溫窖的大戶共有31家,建有冷庫和保溫窖100多個,儲存面積4萬平方米,帶動棚室産業向園區化方向發展。今年,全區又新擴建了大同鎮航天科技示範園、太陽升食用菌小區等標準化棚室園區8個。

  紅蕾果蔬儲存園區有兩個果蔬生産基地,1200戶農民種了4000畝香瓜、西瓜、蔬菜、玉米,外加500棟提子。雖然這些農産品早已落架,但濃濃的炒玉米香味從園區深處飄來。“這是用園區自産的粘玉米炒成的咖啡玉米豆。”工作人員指著桌上擺放的樣品説。園區負責人苑紅蕾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小打小鬧”的炒貨産品。園區出産的西瓜、香瓜、蔬菜等農産品邊採摘邊賣掉了,400多萬斤提子、白菜、粘玉米等都存放在保鮮庫裏,價格好時再拿出來賣。園區現有18個保鮮庫,儲戶的服務半徑輻射到林甸等縣區,收上來100多戶農民的花生、瓜子、紅提和雜糧,光兌現現金就390萬元。

  大同區有多年的棚室生産歷史,過去沒有儲藏設施,果蔬豐産但種植戶未必都能豐收。區農業局局長于立波説,以往每到葡萄、提子收穫時節,種植戶都爭著搶著賣,賣不完就堆在倉房裏、庭院前,時間一長,就眼睜睜地爛掉了。

  為解決冷藏問題,2012年,大同區以窖儲和保鮮庫並存的模式,開始規模化發展冷鏈産業,出臺了建設果蔬儲窖和保鮮庫的補貼政策。恒溫保鮮庫貯藏是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動性、延長水果蔬菜保存期的一種貯藏方式,既能調節庫內的溫度、濕度,又能控制庫內的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使果蔬處於休眠狀態,出庫後仍保持原有品質。相對於傳統的冷藏冷凍技術,這些恒溫保鮮庫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保鮮”。

  通過延長銷售時間、反季節銷售,大同區果蔬附加值大幅增加,保鮮庫擁有者們也小賺了一把。據了解,目前全區有棚室8.6萬棟,果蔬年産量達25萬噸。其中,有5萬噸果蔬實現了保鮮儲存,除去電費、人工等成本,年可增值8000萬元。

  據悉,今後該區將擴大保鮮品種,玉米、花生、瓜子、雜糧、板蘭根等農産品也將被“請”進保鮮庫。隨著冷鏈産業的做大做強,更多農民將從中受益。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