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吳勇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是全國聞名的“大豆之鄉”。近幾年,大豆種植面積維持在400萬畝以上,大豆産量常年在15億斤以上。11月中旬,走進莫旗西瓦爾圖鎮長新村,家家戶戶的場院裏堆積如山的大豆展示著一派豐收景象。
目標價格已制定有利於農民增收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聯合發佈的大豆目標價格為每噸4800元,這一消息讓內蒙古大豆主産區農民十分振奮。“2013年我們這裡的大豆售價是每斤2.1~2.3元,按照目標價格,每斤比去年至少高出0.1元,有利於我們增收。”莫旗農民張慶和説。
“這一政策的制定,實際上是變過去的‘暗補’為‘明補’,讓補貼資金直接落到農民手中。”莫旗農牧業局局長田源山介紹,以往大豆實施臨時收儲政策時,是由國家制定收購價格,資金直接下放到收儲企業。但有的農民連國家補貼的一半都得不到,一些投機的倉儲或流通企業倒成了贏家,甚至出現了假報收儲量等腐敗現象。“現在探索目標價格改革,最大限度擠出中間環節的利益,更有利於讓農民真正得實惠。”
種了多少大豆難核查
補貼發放成難題
2014年莫旗大豆每畝普遍增産50斤左右,但當地大豆種植大戶于長德卻有些憂慮。“目前的市場價格每斤只能賣到2元左右,距離國家目標價格差了0.4元,所以大豆都存在農民手中,誰也不願賣。”他説。
經當地農業部門測算,按照正常年景大豆産量,每斤2元的價格剛好是農民的盈虧平衡點。由於今年市場價格偏低,目前,大量大豆積壓在農民手中,無法流入市場。
“但這還不是農民不願賣大豆的最主要原因。”莫旗旗長索曙輝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5月份就出臺了2014年國産大豆目標價格,如果農民以每斤2元的價格賣掉大豆,那其餘的0.4元補貼如何發放給農民?何時能發放?目前還沒有補貼發放細則和具體實施辦法。
“目前的大豆價格主要是市場定價,如果簡單按照收購大豆的數量對農民補貼,會有大量陳糧流入市場,加大資金負擔。更大的矛盾是,會有大量商販和收購企業從中漁利,這會嚴重破壞目標價格政策讓農民受益的初衷。”田源山説,今年秋收已經完成,由於各地並未對大豆種植面積和産量進行測定,農民究竟種了多少大豆無從調查,但並不是無法制定辦法。“當前最好方式就是以2014年良種補貼的大豆畝數作為基數,以近3年大豆常産的平均數作為倍乘數,算出大致産量,再按照市場價和目標價格的差價具體核定農民應得的補貼數量。”
“這項工作的開展必須加緊進行,如果農曆年前後還沒有具體實施辦法,補貼資金髮放不下去,到了明年開春,農民手裏沒錢勢必會影響生産。”索曙輝説。
大豆市場價格持續低迷
農民或改種玉米
莫旗歷史上一直以盛産大豆聞名,中儲糧北方公司尼爾基直屬庫就設在莫旗政府所在地——尼爾基鎮。糧庫共有11.5萬噸容量,其中8.5萬噸是用於存儲國産大豆。
11月中旬,走進收儲庫,並沒有見到爭相送糧的場景。“雖然我們今年沒有臨時收儲任務,但依然有陳糧輪換任務,庫中的存糧每兩年就要進行全部輪換。具體實施過程中,每年都要輪換近一半的庫存。”直屬庫主任王士臣説,去年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收購了近3萬噸大豆,但今年只收購了3000多噸。收儲進度緩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價格低迷,農民惜售。
“目前大多數農民的狀態是等待。”田源山介紹,由於國際市場進口轉基因大豆價格維持在每噸4000元左右的水平,對市場價格衝擊太大,莫旗生産的國産非轉基因大豆雖然品質高,但價格很難抬頭,市場需求不旺盛。加上目標價格補貼難以“落地”,致使農民大面積“惜售”。
“對於農民來説,什麼掙錢就種什麼。按照今年的狀況,玉米的畝收益是大豆的2倍,明年會有更多農戶種植玉米。”莫旗農民王致富説。
一直以來,莫旗國産非轉基因大豆99%依靠外銷。當前,大豆用量最多的是油料企業,一些企業使用價格低廉的進口大豆,致使國産大豆用途越來越窄。以往,大約1/3的莫旗大豆依靠中儲糧系統和國有糧庫儲存消化,但目標價格政策實施的第一年,情況並不樂觀。
“長久來看,國産非轉基因大豆的未來肯定是光明的。如今,莫旗一直在嚴格控製品種,沒有農戶種植轉基因大豆。但要挺過這幾年的關鍵時期,也許非常艱難。”田源山説。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