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小葫蘆裏描畫增收大門道

三農 農民日報 2014年12月04日 13:2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記者郝淩峰通訊員馮向華

  “我們的葫蘆不愁賣,品相好的葫蘆能賣2000元!”11月24日,任縣辛店鎮橋東村農興蔬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楊秀波告訴記者,今年他種的40畝葫蘆喜獲豐收,一週前按照每個8元的定價簽下了一筆70萬元的訂單。老楊種的葫蘆火了,老楊沾了種植葫蘆的光,也成了十里八鄉的名人,鄉親們都稱他為“葫蘆大王”。

  説起老楊種葫蘆的緣起,不得不説他的合作社。2011年,老楊和幾個老夥計一起創立了任縣農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先後流轉土地1000畝,吸納成員110多戶。老楊一直都思忖著在特色種植方面幫助合作社成員找尋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13年年底,無意間在網上發現葫蘆特色種植的老楊又有了新的想法,並立即前往山東聊城、河北廊坊等地考察。經過幾次實地考察後,老楊發現葫蘆種植成本低,技術難度小,市場空間大,於是他很快決定引進種子並於今年四月份開始種植。

  然而,小葫蘆如何能發展成大産業?這一次老楊還真是動了一番腦筋。

  第一次種植的老楊很是謹慎,先在種植冬青的地上進行搭架套種,不浪費每一分土地的經濟效益。雖是第一年種植,但憑藉前期的市場考察和豐富的蔬菜種植經驗,第一年就發展種植了手捻葫蘆、果葫蘆、油錘葫蘆、瓢葫蘆、食用葫蘆等十幾個品種,産觀賞葫蘆多達12000余個,讓社員們增收十多倍。

  葫蘆種下以後,老楊還是忙個不停,從市場上買回來酒瓶、羅漢、彌勒佛、天鵝等各種模具。“當葫蘆結出果實以後,根據它的外形大小,套上不同樣式的模具,這樣小葫蘆就慢慢地長成模具的模樣,這就是我們的‘定制’葫蘆。”老楊笑著説,通過“私人定制”,可以增加葫蘆的附加值。

  為讓規格不同的葫蘆都能産生更大的價值,老楊還想出了“彩繪葫蘆”的妙招。“彩繪葫蘆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市場價格能比普通葫蘆高幾十倍!”老楊説,彩繪葫蘆必須要先經過磨皮、晾曬處理後才能上色。為此,老楊引進了三台磨皮機,雇傭合作社成員對葫蘆進行打磨和晾曬,還專門聘用了專業藝校畢業、曾做過工藝品加工工作的人員負責美術加工。

  老楊種了棵“金葫蘆”,辛店附近十里八鄉人盡皆知。不僅如此,老楊的工藝葫蘆還成了第十八屆中國(廊坊)市農産品交易會和邢臺市第三屆文化博覽會上的新寵,榮獲中國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第八屆文化藝術節精品葫蘆大賽”優秀獎,一躍成為縣內外的“文化大明星”。

  “明年我們將再擴大100畝種植規模,引進雕刻設備,通過與美術院校的合作,形成專業化深加工産業鏈,爭取把我們的工藝葫蘆打造成任縣工藝産品的領頭羊。”老楊信心十足地説。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