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余慶苦丁茶受歡迎
都勻毛尖展位
外地茶企展位
新聞背景
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參展企業最多、展品最豐富、市場效益最好、觀眾人數最多、專業化程度最深、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茶業博覽會,被稱作中國乃至全球茶業“風向標”和“溫度計”。
11月24日,歷時5天的2014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落下帷幕,這個業界公認的“茶業第一展”,本屆規模為歷屆之最——8大展館、上千家參展茶企、50多場經貿及文化活動……
廣州茶博會一直是新品發佈與品牌推介的最佳舞臺,本屆展會品牌雲集,眾多知名品牌舉辦新品推介與發佈會,花樣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上屆展會首次開設“專業觀眾日”,本屆繼續延續這一成功做法,21日為專業觀眾日,讓全球專業觀眾體驗到更加細緻入微的服務。
在這個被稱為中國乃至全球茶業“風向標”和“溫度計”的展會上,最近幾年發展迅猛的貴州茶,狀況如何?給人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展會5天,在各大展館之間,在浩如煙海的茶葉之中,記者展開了一次尋找黔茶的“旅行”,親身探究黔茶在茶葉市場的存在狀態。
逛展館貴州茶企“淘金”忙
11月20日,茶博會開幕,展會所在的廣州市琶洲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國際名茶館外墻上,巨幅海報“貴州綠茶秀甲天下都勻毛尖香滿人間”瞬間奪人眼球,探訪黔茶之旅由此開始。
“有一個神奇的地方,高山青,綠水長…”伴隨一曲《貴州茶香》,位於展會國際名茶館的貴州展廳正式開館。
綠意盎然、茶香四溢的貴州展廳佔地200多平方米,以“貴州綠茶·秀甲天下,都勻毛尖·香滿人間”為主題。
由黔南州農委組織的12家貴州茶企代表,早早地在各自展位上泡好茶,等待來自世界各地茶商的品鑒。
都勻市東馳茶廠帶來多個價位的都勻毛尖,雷山縣苗家春茶茶葉有限公司為了迎合廣州人的口味,除了主打品牌春茶,還特意帶來新開發的艷紅紅茶。
在余慶小葉苦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展臺,經理張培江正和一位茶葉包裝設備經銷商談得不亦樂乎。
他告訴記者,公司只帶了三件茶葉參加茶博會,現在,茶葉就快賣光了,剩下的幾包樣品,無論多少錢都不能賣,要留下來給茶商品嘗。
這會,小小的展臺已經接待了五六批有合作意向的茶商,一位廈門茶商第一次喝到苦丁茶,就下了50萬元訂單。
在另一個國際名茶館,銅仁市8家茶企組團參展,他們所在的梵凈山名茶展廳,一場茶葉“亮寶會”正在進行,各家茶企都亮出了自己的“鎮山之寶”,吸引了眾多觀展茶客的目光。
在貴茶葉有限公司新開發的白茶餅、黑茶餅明年將進軍國際市場,這是初次露面;貴州武陵綠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不僅帶來十多個武陵系列産品,還印製了精美的宣傳冊,介紹思南茶文化……
貴州由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貴州黔品記茶葉有限公司則是“單刀赴會”。
儘管沒有跟隨“大部隊”,而是“單獨作戰”,但由由公司依然收穫良多:展位前圍著一大群廣東茶客,他們對該公司出産的黔由由富硒茶表現出極大興趣,不停地問這問那……
公司總經理陳永亮見狀很開心,不僅如此,幾天前,黔由由富硒茶正式入駐哈爾濱市大發國際茶都,公司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開發北方市場。
另一邊,黔品記的展位更像是“黔茶集錦”,都勻毛尖、雀舌、紅茶、杜仲茶、苦蕎茶挨個排列……
“我就是來賣茶的!”總經理陳利直言,他告訴記者,第一次參加展會,黔品記只敢帶一件茶葉參加,第一天就賣完了;所以,這次,帶了40多萬元的貨,走勢很好。
走芳村平價黔茶更好賣
茶博會期間,記者特地走訪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茶葉集散基地——廣州市荔灣區的芳村,了解貴州茶在這裡的狀況。
芳村大道兩側建有20多個茶葉、茶具及茶工藝品銷售市場,經營戶達5700多家,年總交易額超過30億元。
位於芳村大道的啟秀茶城內,來自貴州的聚福軒開張不到半年,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裡主要批發高、中檔貴州茶葉,都勻毛尖和湄潭翠芽銷售量比較大,在有喝功夫茶傳統的廣州市場,選擇綠茶的大多是年輕人。
走進廣東芳村茶葉城玉樹茶葉店,左邊的玻璃展櫃上放著幾排都勻毛尖、湄潭翠芽和綠寶石。
這家在茶城已開門營業12年的老店,主要經營安溪鐵觀音、武夷山大紅袍和雲南普洱茶。
“在芳村,賣貴州茶的不多,我們也是今年才開始試著銷售。沒想到走得還不錯,進的春茶已經差不多賣完了。”來自福建的老闆陳萬龍説,幾位客商在店裏喝過貴州綠茶後,還特意跑回來買。
明年,陳萬龍準備代理具有代表性的貴州茶,但他有點擔憂:貴州茶口感好、品質高、無污染,但價格偏貴,動輒幾百上千元一斤,只能吸引高端客戶。
有這種看法的,不止陳萬龍一人。
廣州市大葉誠茶葉有限公司從2010年開始銷售貴州茶,主要是湄潭黔茗茶葉有限公司生産的綠茶和紅茶。
公司經理邱福鎮告訴記者,幾個茶城的茶商都有共識:貴州茶品質好,但知名度不高、價格偏貴。
“我們銷售的貴州茶中,批發價18元一盒的隨意泡走得最好,多的時候,一個月要賣1000多盒。”邱福鎮指著一盒125克包裝的黔茗隨意泡説道。
邱福鎮認為,精美的包裝不是品牌,好喝不貴,才能征服消費者的心。茶商進什麼貨,必須跟著消費者走,消費者不認同,就沒有市場,茶商就賺不了錢。
觀市場黔茶牽電商追時尚
本屆茶博會精彩不斷,50多場茶文化相關的活動,看得人眼光繚亂,吸引了近萬人熱情參與。
其中一些論壇活動,更是專業觀眾關注的重點,例如11月20日舉行的丹霞天雄·茶業營銷論壇,11月21日開幕的丹霞天雄·茶業復興論壇。
營銷論壇現場公佈了《高端茶遇冷,大眾茶回歸》、《雙11購物節,電商裏的茶葉營銷之紅與黑》等年度茶業十大新聞,並逐一解讀分析事件背後的市場熱點、趨勢動向。
今年,國內的茶葉銷量下降比較明顯,而在不同級別的茶葉中,大宗茶消費成為主流。
除此之外,本次茶博會還首次發佈了一份“千款茶葉口感體驗報告”,一些行業的專家和資深人士試圖以此使得消費者對於茶葉有一個更加直接的參照,凸顯在消費不景氣時代,茶行業對於終端消費者的重視程度增加。
發佈此款報告的1510tea茶語網總經理張陽表示,“此前茶行業傳播有一种老是針對‘圈內人’的慣性,其實茶葉需要更多和買茶的普通人打交道。”
在這樣一種市場狀況引導下,今年的廣州茶博會,不少廠商在價格和消費體驗上,朝著更加親民的方向努力。
余慶小葉苦丁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散茶,價格就很“親民”,明顯比精包裝的産品要好賣得多。
茶業復興論壇上,電商營銷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
在剛剛過去的雙11,茶葉電商收穫頗豐——藝福堂去年才賣了680萬元,今年宣佈突破1000萬元。
這是不是意味著茶葉營銷的電商時代到來了呢?對此,業界仍爭論不休。
那麼,電商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們只有不到5萬用戶,我們存活下來了。”茶業復興論壇嘉賓、51普洱網董事長呂建鋒説。
另一位嘉賓、雙刀客策劃總經理徐一方的看法是:“茶葉一定要靠內容,靠定位,靠傳播。互聯網教會我們什麼呢?就是重新定位,學會傳播。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接地氣。”
普洱茶品牌動樂山市場總監陳鵬則認為,茶葉並非必需消費品,所以沒有必要都走電商渠道。
面對業界爭論、市場變化,黔茶何以應對?
他們的回答是:此次茶博會,參展的都勻毛尖茶部分企業與管客、365等電商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此次茶博會上,首屆廣東茶文化創意産業思辨會發佈了2015年廣東茶文化“創意沸騰計劃”,提出推廣茶文化,培育新的消費群體,這與貴州的茶産業發展思路不謀而合。
在廣州市珠江影城,一家茶吧正在裝修,力爭12月開業。這家由貴州貴茶有限公司開辦的茶吧,將用貴州的“綠寶石”、“紅寶石”為原料,根據年輕人的口味,調製時尚、新穎的茶飲料,爭取更年輕的消費者。
長期關注茶葉市場走向的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朱文則認為,營銷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産品本身。
對貴州茶,朱文印象最深的,除了品質好、口感醇,就是價格高。
“還有,我感覺貴州茶包裝過於複雜了,其實現在市場更認可簡約風。”朱文告訴記者,普洱茶炒作已告一段落,“親民茶”才是未來茶葉市場的方向;綠茶的口感和外形更容易征服年輕人,把品牌打響,讓價格落地,貴州茶才能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口糧茶”。
記者手記
一杯創意茶萬盞中國香
今年的廣州茶博會舉辦了50多場與茶文化相關的活動,對茶文化的關注,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茶博會。
在茶博會承辦方、廣州益武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廣韜眼中,做茶實際上就是做文化,推廣茶文化,就是在培育消費群體;廣州茶博會作為國內影響力最大的茶葉展示平臺,應當更多地關注和推廣茶文化。
“要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形式上的創新是必不可少的。用什麼東西來吸引年輕人呢,光靠內容不夠,形式也很重要,你有一個打動他的空間,讓他進入茶道生活裏面去,再培養他們喝茶,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李廣韜説。
在此次茶博會舉辦的首屆廣東茶文化創意産業思辨會上,記者獲悉,《南風窗》雜誌計劃明年推出《調研中國:一片行走的葉子》,通過在校大學生的鄉村調查,追根溯源,尋找一片真實的、健康的、充滿發展希望的葉子,通過知識的傳遞,實實在在培育和影響一批年輕人懂茶、喝茶、愛茶。
一杯創意茶,期望衍生出萬盞中國香——或許我們難以預料,這些推廣活動會對未來的茶産業和茶市場産生怎樣的影響,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的茶産業,儘管淵源古老、歷史悠久,但它既然與現代返璞歸真、綠色健康的潮流是一致的,其市場前景必定是美好的。
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茶葉銷量下滑的情況下,今年的廣州茶博會,展會面積由上屆的5萬平方米增至7萬平方米;參展企業與專業觀眾,均較去年增長兩成;六大茶類各品種的知名品牌均有參展;茶具、茶傢具、茶葉加工、包裝用品等非茶葉類産品佔45%,表明涉茶産業鏈在不斷拓展,産業規模不斷擴大。
益武公司總經理李廣韜更是言之灼灼地表示:“我很不贊同‘茶葉市場低迷’這一説法,中國的茶葉市場從目前的生産、銷售的規模來説,並沒有明顯的低迷,比如説普洱茶行情低迷,其實只是增長速度不如往年而已。有相當多的廠家品牌商提供的數據還是在上升,門店數量也是上升。”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茶葉農業總産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預計今年全國茶葉總産量持續增長。
中國社科院茶産業發展研究中心公佈,中國茶産業綜合産值已達5000億元,其中農業1000億元,餘下4000億元為批零、茶館等茶相關産業的産值,再次表明茶産業鏈規模驚人。
而在這樣的規模之中,黔茶如何獲取一席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