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湖北“育秧工廠”期待育出現代化秧苗

三農 湖北日報 2014年12月02日 09: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湖北日報訊 43家育秧工廠,在農業大縣監利的田野間幹得風生水起(本報11月26日報道)。傳統農業經營模式,正向公司化、專業化、集約化方向邁進。

  對於眼下正經歷深刻轉型的農業來説,監利探索能否帶來一絲現代化曙光,照亮傳統農業轉型之路?

  “育秧工廠”是一個全新的要素集聚平臺。無論是周振濤創辦的第一家,還是後來跟進的42家,都深度介入了水稻種植、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比如,尚禾育秧工廠的業務範圍就從育秧延伸到測土配肥、農資供應、防治、收購等十幾個環節。顯然,“育秧工廠”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的“育秧作坊”,而是一個現代信息、技術、設施、管理等要素的集聚平臺。

  人們關注“育秧工廠”,在於它與沿襲千百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田方式大不一樣。“育秧工廠”有獨立法人代表、註冊資本、股東,生産運營環節高度專業化、社會化、商品化。顯然,監利“育秧工廠”與“合作社+農戶”、“專業技術協會+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這些初級農業合作經營模式也不同。

  這種全新的經營模式,就是現代農業提倡的“農業公司化經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被認為是一種能夠適應當代農業市場化、産業化、專業化發展要求,從根本上消除和克服農民家庭經營局限性的有效制度安排。

  它創新了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育秧工廠”以供需關係為基礎,以契約為紐帶,構建起靈活的土地流轉市場機制,最終實現了土地經營的規模化、集約化、一體化。

  這種創新變革,不僅是對農業生産經營方式的改造,還由於遵循精細化分工的思路,因而可以創造出新的巨大市場。其一,“育秧工廠”取代農戶、種植大戶從事農業生産,生産環節完全商品化。種田大戶黃建川的2000畝田,從買種、播種、育秧到收割、烘乾就全部“外包”給了昊天育秧工廠,自己“只管賣谷”。其二,農業內部分工進一步精細化、專業化。在監利,43家育秧工廠先後衍生出了5家測土配肥站、15家統防統治合作社、9家烘乾儲存網點……一個環節就是一個細分的專業市場。

  人們常講,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其實理念不完全是虛的東西,要真正落地,還是得有“工廠”&&、有各“車間”利益鏈條的合理構建。“育秧工廠”這個平臺磁力的強勁釋放,引來社會資本源源不斷進入監利農業,將農業産前、産中、産後各個環節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經營體內,使農業“內化”為企業第一車間;“育秧工廠”是經營主體,是水稻生産商,農戶、合作社是水稻各個生産環節的供應商,雙方建立了嚴格的經濟責任和穩定的業務關係,因而成為一個經濟意義上的整體。

  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商品化,是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分野。“育秧工廠”給監利農業帶來的這些變化,正是現代農業轉型的題中應有之義,昭示著農業大縣美好的發展前景。

  誠然,監利“育秧工廠”模式仍有許多亟待突破的問題。比如,公司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産品特色尚不夠鮮明;規模相對較小,節約交易成本效果尚不明顯,等等。這都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找到解決之道,並從制度上予以規範。唯其如此,“育秧工廠”才能育出現代農業的秧苗。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