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每年6月到12月,一輛輛外地車輛就會開進瀘州市江陽區江北鎮福海村,收購當地的泡豇豆,雖然這些本地供貨商的豇豆價格節節攀高,但仍受到批發商青睞。
從2005年開始,福海村逐步推廣豇豆種植,2010年,全村近千畝沙土,一半都種上了豇豆。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卻出現了“增産不增收”的怪現象,甚至有大量的豇豆爛在地裏沒人管。
失望之下,村裏的“泡菜能手”鄒吉軍買來了10余個50斤裝的泡菜罈子,把家裏賣不掉的豇豆全部做成了“泡豇豆”,兩個月後拿到交易市場,不但沒有滯銷,而且比新鮮豇豆還多賣出了一千多元。
看到鄒吉軍將新鮮豇豆做成“泡豇豆”賺到了錢,村裏的種植戶紛紛效倣,並在輔料上大膽創新。在花椒、辣椒、八角、茴香、鹽的基礎上,還按比例加入純高粱白酒和冰糖。同時,將以往村民用冷水腌豇豆改成了用開水腌。用涼冷後的開水作為泡菜的“起鹽水”,既能消毒殺菌,又縮短了腌制時間,泡豇豆的口味也更佳。
通過近四年的發展,如今,最先搞“泡豇豆”的鄒吉軍,家裏的泡壇已由10個增加到50個,50斤裝的壇子,也換成了500斤裝的壇子。看著“泡製戶”越來越多,“泡豇豆”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村民種植豇豆、泡製豇豆的積極性也得到極大地提升。目前,全村有豇豆種植戶500余戶,批量泡製戶40余戶,泡豇豆廠兩家,實現年銷售收入近500萬元。換個賣法,小豇豆成了“大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