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如何集中連片實現“噸半糧”

三農 農民日報 2014年11月28日 09:1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編者按:時令已過小雪,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産開始進入冬季田管階段,今年的農業生産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俗話説:“牛馬年,好耕田。”馬年的糧食生産能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本報派出多路記者,分別到山東、河南、安徽等糧食主産區採訪基層幹部群眾,並特辟《田埂上的“述職報告”》專欄,從微觀視角對今年的糧食生産進行了梳理總結。

  本報記者簡承淵

  11月22日,小雪節氣,山東省齊河縣的最高氣溫達到15攝氏度。“今年是個暖冬,不是好事,地裏的麥苗會出現旺長和蟲害,前幾天我們剛下地看過,準備組織農戶適度鎮壓和防治。”這天上午8點多鐘,山東省齊河縣農業局農技站站長、高級農藝師王義的手機又響了起來,這已經是第五個電話了,來電的是晏城街道辦樓子張村農戶鄧建強。“説是麥苗發黃,可能是紋枯病,跟他説了怎麼辦,下午我再過去看看。”王義説,像這樣的電話每天會有幾十個。

  農戶有需求,隨叫隨到

  今年45歲的王義,1992年畢業于山東農業大學農學系,一直在縣裏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田間地頭是我人生的重要舞臺,糧食高産創建和安全生産是我的畢生目標。”王義笑著説。

  今年,齊河縣全年糧食單産總産均創歷史新高。其中,20萬畝糧食增産模式攻關核心區,小麥平均畝産715.97公斤,玉米平均畝産786.3公斤,兩季平均單産達到1502.3公斤,在全國率先實現20萬畝“噸半糧”目標。“今年是齊河糧食高産創建的‘雙喜臨門’——再創全國大面積高産新紀錄、全年糧食生産實現‘十二連增’。除了國家的好政策外,這也離不開一大批農業技術推廣員的辛勤奉獻。”齊河縣縣長王曉東説。

  作為齊河縣農業局技術專家組的組長,王義和他的團隊經常早出晚歸,足跡踏遍了全縣的田間地頭,把全縣的苗情、墑情、蟲情、病情熟記於心,把自己的手機號發給每一位農戶,有事情隨時聯絡,隨叫隨到。“記得那是3月23日,是個星期天。一大早接到劉橋鎮車王村支部書記車立夏的電話,説有幾戶村民的麥子出現發黃死亡的現象。沒顧上吃飯就去了,原來是麥蜘蛛的問題,採取措施後,麥苗很快恢復了生長,今年又是大豐收!”王義笑呵呵地回憶。

  華店鎮後拐村村民趙金城是王義的科技聯絡戶,是當地有名的種田大戶。不知為什麼,最近幾年他的産量都徘徊不前。2012年,王義和他結為科技對子,聯絡縣農業局土肥站的技術員,為趙金城的土壤進行了取土化驗。原來趙金城種地舍得投入,氮肥使用量偏大,造成土壤板結,出現鹽漬化。針對這種情況,王義制訂一整套耕種方案,深耕改土,增施有機肥,更新品種,科學肥水管理,産量逐漸上來了。前些天,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長趙久然博士對趙金城種植的玉米進行了實打測産,産量竟然達到1084.3公斤,創下了德州市夏玉米高産紀錄,加上小麥産量760.6公斤,全年糧食平均畝産達到1844.9公斤。面對連年豐收,趙金城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有王站長的指導俺踏實!這兩年算是賺到錢了。”

  “老百姓是真心歡迎農技人員下去,碰面就諮詢問題,停不下來。”齊河縣農業局副局長張永太説。

  科技培訓推廣,細分三級

  11月20日上午,齊河縣農業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生産技術培訓班正在舉辦,100多位農民坐在課堂上聽講、記筆記,主講人是王義。“這樣規模的講座每年有100多場。”王義説,農業系統依託農民實用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工程,採用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專門開展對科技示範戶的培訓。

  來自華店鎮姜莊村種糧大戶姜其民是一名老學員了。“每次都來參加學習,跟老婆不在一個班。除了學習技術,還認識了很多同學,就像那些企業家讀MBA一樣,人脈也是生産力啊!”45歲的姜其民原來是做工程的,開挖掘機,後來夫妻倆回到村裏,流轉了300多畝土地。“原來並不是很懂種地,包地之後,就參加了市、縣組織的學習班,再加上縣裏農技人員實地指導,今年收入30多萬元。”姜其民説,通過培訓學習,同學之間也相互交流種地經驗與教訓。

  “縣裏組建了61人的農技隊伍,每個鄉鎮的農技推廣隊伍不低於10人,示範區每村還有10個科技示範戶,這種三級科技服務體系我們叫‘縣有技術專家、鄉有技術骨幹、村有技術標兵’。”齊河縣農業局局長崔洪亮説,今年6月11日,萬畝玉米單季噸糧展示區進入了播種的關鍵時期,王義帶領他的團隊白天在田間地頭,指導群眾播種;晚上召集骨幹開座談會,研究解決白天出現的問題,連續10天吃住在村子裏。那些天,大夥兒又黑又瘦。

  攻關田引領,示範片緊隨

  齊河縣糧食高産創建的最大特色是整建制推進、大方田引領。2008年,德州市在全國率先提出開展糧食高産創建活動並在齊河試點,縣裏用6年的時間,投資3.93億元,建成了全國面積最大、標準最高的20萬畝糧食增産模式攻關核心區。“核心區實現了‘噸半糧’目標,我們心裏挺自豪的。”説這話時,王義的臉上略顯靦腆。

  為了實現更大面積“噸半糧”的産量,除了技術培訓指導外,王曉東説,齊河縣財政兩年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對全縣60萬畝夏玉米實行免費統一供種;連續3年對20萬畝核心區實施深耕深松作業補貼;連續4年每年補貼購置小麥寬幅播種機近600台(套),總量達到3000多臺(套)。在全省率先實現小麥寬幅精播全覆蓋,成為山東省小麥寬幅精播第一縣。

  目前,齊河縣又規劃了80萬畝高産創建示範區,路網建設已基本完工;建設了50萬畝整建制高産創建中心區;提升20萬畝糧食增産模式攻關核心區和打造1萬畝“玉米單季噸糧”、“全年噸半糧”高産攻關展示區。每個鄉鎮也建立一處十畝高産攻關田、一處百畝高産示範片、一處千畝鄉鎮長指揮田、一處萬畝高産示範方。“全縣形成了示範區、核心區和各鄉鎮示範方高效有序推進整建制糧食高産創建格局,全力打造連年增産增收的國家級大糧倉。”王曉東説。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