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四川:布好農村改革“大棋局”

三農 人民日報 2014年11月28日 09:3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成都11月27日電 (記者張忠、王明峰、張文)“職業經理人比我這老農會種田,把莊稼交給他們管理,省心!”“土地不再拴人了,兒子去打工,收入翻了一番多,安心!”“合作社財務公開,還有監事會,入股分紅有保障,放心!”踏訪四川崇州現代農業示範區,隆興鎮農民羅洪錦的一番話,透著對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滿滿信賴。

  老羅口中的合作社,全稱為“崇州市楊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4年前由隆興鎮黎壩村30戶農民自主發起。

  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合作社選舉産生理事會和監事會,構建起“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運行機制。理事會決策“種什麼”,經理人負責“怎樣種地”,生産成本由社員出資,收支和分配統一公示,接受監督。理事會同經理人簽訂經營合同,經營純收入一般按1:2:7分配,即10%作為合作社公積金,20%作為職業經理人佣金,70%作為社員分紅、實行按股分配。

  探索幾年,合作社顯示出強勁活力。崇州全市已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61個,入股土地佔全市耕地面積四成多;由1460名職業經理人領銜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初具規模。去年,合作社水稻平均畝産568公斤,比農戶入社前高出58公斤。伴隨生産管理效率提高的,是用工減少、收入增加。以楊柳合作社為例,去年入社農戶增至147戶、入股土地增至506畝,社員全年每畝分紅897元,戶均增加工資性收入6000元左右。

  今年3月,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在川東北調研時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四川農村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和農業現代化水平。

  改革善抓“牛鼻子”。如同“崇州探索”成為新型經營主體的生動樣本,南充市“農民産業園”、內江市農業“建設—經營—轉讓(BOT)”模式……一批散發泥土芬芳的基層探索,扭住農民增收這根筋,激活土地經營權,為深化農村改革“開路架橋”。

  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四川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不搞“一刀切”“齊步走”。今年9月召開的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上,省委再次強調,如何選擇包括租賃、轉包、入股、託管等在內的土地流轉方式,不作統一規定,把決定權交給農民;從實際出發,支持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多种經營主體發展,“讓農民直接、充分、持續受益”。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四川登記註冊的農民合作社已近4.2萬個,較上年底增長21%。各類農民合作組織覆蓋全省近六成建制村,帶動43%以上的農民增收致富。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