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業節目農經視訊經濟

陜西推廣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

三農 陜西日報 2014年11月27日 06:1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日前,記者從省農機局了解到,今年陜西省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項目,在12個市(區)58個縣區實施,共完成項目投資2000萬元,在省政府確定的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重點區和禁燒區,共建立了29個萬畝和29個千畝示範田,示範面積達到32.35萬畝。

  今年,全省共新建以玉米秸稈飼草加工、田間作業利用、稻草編織等為主要內容的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56個,進一步擴大了全省秸稈利用規模,為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平臺。

  “三夏”期間,陜西省主要推廣了小麥秸稈撿拾、玉米帶狀旋耕施肥(硬茬)播種、小麥收穫機械化技術;“三秋”主要推廣了玉米收穫(含莖穗兼收收穫機)、玉米秸稈還田、玉米秸稈飼草加工、小麥寬幅帶狀旋耕播種、水稻秸稈編織等機械化技術。其中,玉米免耕播種和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實施,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變了土壤團粒結構,提高了土壤有機質,畝均增産糧食6%左右。

  今年全省利用小麥秸稈直接還田1400萬畝,玉米秸稈還田830萬畝,增産糧食27.7萬噸,增收5.54億元。玉米秸稈飼草加工能力達到900萬噸,每噸飼草利潤按60元計,可增收5.4億元。全省小麥玉米水稻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面積達到2680萬畝,折合幹物質1040萬噸,可減少廢氣排放26億立方米。

  陜西省全年累計投入秸稈綜合利用機械24萬餘臺(套),其中,硬茬播種機44403台、玉米收穫機9000台、秸稈還田機24708台,全省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面積達到2680萬畝,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率達到74%,比2002年提高49個百分點,其中重點區和禁燒區達到96%以上。

實時熱點
  • 致富人物
  • 致富科技
  • 致富品種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農業視頻
860010-1133010100
1 1 1